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 [11-19 18:27:47]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教学随笔 阅读:8606次
概要:如在教学《小数意义》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一个正方形的大小用数“1”表示,你能表示出0.1那么大小的一块吗?在设计教学时,对学生探索可能生成的材料也觉得难以把握,于是组织了课前调查。我在从两个四年级班级中随机抽了一个小组(共23名学生),就上述学习任务进行测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水平:(1)在正方形内任意涂一块,这些学生仅知道“0.1比1小”;(2)把正方形平均分为4份、9份或别的不同份数,涂其中的1份,这些学生不但知道“0.1比1小”,还知道了“0.1是几份中的1份”,有了分数的意识;(3)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1份,这部分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0.1和1/10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三种学生的占比在不同班级中会有较大差异,需要教师根据班级整体水平和教学推进作更清晰的把握。当然,课前问卷与访谈只是理清“学生们会有哪些不同的想法”的一种比较“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标签:教学随笔,http://www.85jc.com
如在教学《小数意义》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一个正方形的大小用数“1”表示,你能表示出0.1那么大小的一块吗?
在设计教学时,对学生探索可能生成的材料也觉得难以把握,于是组织了课前调查。我在从两个四年级班级中随机抽了一个小组(共23名学生),就上述学习任务进行测试,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水平:(1)在正方形内任意涂一块,这些学生仅知道“0.1比1小”;(2)把正方形平均分为4份、9份或别的不同份数,涂其中的1份,这些学生不但知道“0.1比1小”,还知道了“0.1是几份中的1份”,有了分数的意识;(3)平均分成10份,涂其中的1份,这部分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0.1和1/10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三种学生的占比在不同班级中会有较大差异,需要教师根据班级整体水平和教学推进作更清晰的把握。
当然,课前问卷与访谈只是理清“学生们会有哪些不同的想法”的一种比较“隆重”的做法,经常为名师、特级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所采用。作为广大一线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设计时,不可能每节课都去做课前调查和学生访谈。所以,要求理清“学生们会有哪些不同的想法”更多是为了提示教师要有研究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分层把握的能力。而教师已有教学经验和课堂即时观察应该是更为常用的策略。这也提示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巡视,全面掌握学生探索的不同成果。另外,在做课后教学反思记录时,要少写空洞的口号和定性的自我评价,而应该客观、全面地记录不同层次学生生成的典型材料,只有这样的反思才能成为一位优秀教师不断进步和成长的阶梯。
二、合理预设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对一位教师最大的考验在于,面对来自于学生的纷繁复杂的反馈信息,教师是否能合理把握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在分析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差异时,我们会发现,在教学展开伊始,不同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差无几,但一旦学生积极介入进来后,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暴露无遗。显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在理清“学生们会有哪些不同的想法”后,合理预设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十分重要,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如在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深入研究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合理把握教学路径的重要性。教学中,我们先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中,学生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一是把求面积算成求周长;
二是用“邻边相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是用“底乘高”计算。
面对学生探究生成的材料,如何进行反馈呢?这是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斟酌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学反馈的先后顺序十分重要。常态下,以上三种不同的方法中,直接求周长的是少数学生的错误,在教学时,可以先反馈,直接否定。而“邻边相乘”的方法是学生最容易产生的错误,分析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我们发现主要是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负迁移。
[page]-->
后两种方法,先反馈错误的方法,还是先反馈正确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困惑过,走过不少弯路。通过反复实践,我们认识到,当学生出现典型错误时,教师不应简单地“以对纠错”。而应先充分暴露学生错误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在展示、比较、分析、争论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让学生理清错误所在。
如何把握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有三个优先的原则,即多数学生产生错误时,错误的优先展示;后进学生的探索成果优先展示;多数学生的一致的探索结果优先。当然,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难度选择合理的推进路径。
当然,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可能预设教学的所有可能路径,即学习材料生成时往往会有许多“意外”。面对“意外”生成的材料,教师应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采用不同的反馈策略:或放大,深入追问,从而改变预设教学方案;或缩小,简约处理,既可以直接肯定,激励情感,也可以明确否定,澄清思路;或搁置,不下定论,作为后续探索的起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数学教学随笔,教学随笔,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教学随笔
上一篇:小学教学教学中不能随便“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