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数学教研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正文
  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 [11-19 18:09:45]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新课程标准   阅读:8373

概要:2、关于数学的意义(1)数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限于“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把智力价值看得过分重要。(2)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看待。(3)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4)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要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要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3、关于数学学习(1)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做数学体现过程、感觉数学发现的乐趣)(2)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标签:新课程标准,http://www.85jc.com
2、关于数学的意义
(1)数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限于“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把智力价值看得过分重要。
(2)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看待。
(3)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
(4)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要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要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3、关于数学学习
(1)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做数学体现过程、感觉数学发现的乐趣)
(2)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4、关于数学教学活动
(1)数学课程应当让学生感到亲切(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
(2)数学教学活动就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角色的新期待: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3)用教材:结合“境材”(周围的环境资源)和“人材”增删、重组、包装“教材”,考虑“人材”特点,摄取“境材”组成“大教材”。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关于数学教学评价
(1)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过程评价和结果相结合、认知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意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2)多元的评价目标和方法:观察法、档案袋法、三方协商考评法、学期及学年报告法。
(3)数学教学评价的一个目的是改进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page]-->
6、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1)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的观念的影响。
(2)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关于目标
《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标准》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依据“基本理念”,数学学习必须注重过程,《标准》使用“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使用这些动词进行表述是为了更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在《标准》中,这些动词的具体含义如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新课标变化内容解析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