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数学教研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教材落实课标新理念» 正文
  1. 小学数学新教材落实课标新理念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新课程标准   阅读:8435

概要:(二)从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角度来处理学习材料实践时,我们感到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有些学习材料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方面确实有比较大的使用价值,但有时由于材料过于复杂,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加以改编。如“十几减几”一课中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小猫观金鱼图”,从数学问题的呈现和对算法多样化的关注来看,由于问题缺乏现实意义和对“想加算减”算法的暗示性过强,我们认为可以适当加以改编。于是在教学时我们把情境设计成: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13只)在玩耍,然后动画呈现:一些猴子爬上桃树,地面上还留下6只。于是问题产生了: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改编后的学习材料,首先,使问题生成具有了现实意义,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其次,弱化了算法上的暗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展示富有个性的思考过程。(三)从更生动而有意义的角度来处理学习材料教材是一种印刷品,很多富有情节性的学习材料只能以静态呈现。对于这些材料,教师可以借助

小学数学新教材落实课标新理念,标签:新课程标准,http://www.85jc.com

(二)从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角度来处理学习材料

实践时,我们感到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有些学习材料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方面确实有比较大的使用价值,但有时由于材料过于复杂,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加以改编。如“十几减几”一课中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小猫观金鱼图”,从数学问题的呈现和对算法多样化的关注来看,由于问题缺乏现实意义和对“想加算减”算法的暗示性过强,我们认为可以适当加以改编。于是在教学时我们把情境设计成:一棵桃树下,一群猴子(13只)在玩耍,然后动画呈现:一些猴子爬上桃树,地面上还留下6只。于是问题产生了:树上到底爬上了几只猴子呢?

改编后的学习材料,首先,使问题生成具有了现实意义,解决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其次,弱化了算法上的暗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展示富有个性的思考过程。

(三)从更生动而有意义的角度来处理学习材料

教材是一种印刷品,很多富有情节性的学习材料只能以静态呈现。对于这些材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或直观教具,以动态的形式呈现,使其显得更为生动而有意义,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例如上面谈到的“十几减几”一课中的主题情境,动态的过程使问题产生显得既自然,又有趣味;又如一位教师在执教“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把静态的“百羊图”设计成动态的,于是学生的学习情绪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生1:那些羊老动,我们数不清。

生2:我数得眼都花了,还是数不清。

生3:这些羊动来动去,数完了又不在那儿了,这样会多数的。

师:那么你来想个办法,怎样才好数?

生3:给每只羊编号。

生4:用一个围栏,数一只,放一只。

生5:可以把羊弄成十只十只的。然后把它们放在羊圈里,这样就好数了。

由于教师把教材上静态的主题图设计成了动态的,使原来比较呆板的问题情境变得生动、有趣,更具挑战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思维被激活,他们说出了好些办法,有合理的,也有不那么合理的,当然也有教师希望得到的“十只十只数”这种方法。对于教师而言,本环节预定的教学目标达成了;对学生来说,则是其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展现,这也正是如此处理教材的价值所在。
[page]-->

三、逐步完善知识的构建过程

对知识点的处理,老教材一般以结论的形式呈现。人教版实验教材在对知识点的处理上已经有相当大的变化。许多知识点的编写,不仅有结论,而且呈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些概念的理解或方法的总结甚至需要学习者通过活动去经历、体验才能够获得。例如一年级上册“6、7的认识”中,对“6、7”数学意义的理解,教材便是这样编写的:

主题图:学生和教师打扫教室卫生──直观感知6、7;

集合图:学生的集合,师生的集合──整理;

点子图:6与7的点子图──抽象;

摆小棒:用6根和7根小棒摆出了相应的图形──应用。

这是6和7两个数从直观感知到抽象归纳再到理解应用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到数学,再从数学回到生活的过程。实际教学中,可以分以下几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感知6、7。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并请学生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当有学生说出具体数量时,请其说说是怎样数的。

第二层次:整理归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画有相关事物的卡片排在黑板上,组成相应的集合。

第三层次:引导抽象。

提出要求:把刚才数的东西用小圆片摆出来,并交流摆了什么,是多少。让学生感知到,相应数量的圆片既可以表示相应数量的人数,还可以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第四个层次:理解应用。

用6件或7件学具摆出一些图形,并说说用了几件,是什么学具,摆了什么图形。

如此组织教学,教师不再孤立地处理每块内容,而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促使学生经历了6、7两个数概念逐步构建、形成、完善的过程。

[page]-->
四、有效拓展练习的功能

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也是用好新教材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在练习形式和内容上较老教材丰富了许多,图文并茂的编写形式,不仅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同时也扩大了练习的开放度,有利于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拓展练习的功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内容标准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