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数学学习数学教研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下集体备课的尝试» 正文
  1. 新课程下集体备课的尝试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新课程标准   阅读:8490

概要:[page]-->第二、改革备课形式,强化集体备课的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改革备课形式来引导老师们形成新的备课观念。于是,我校大胆推出了《教学导向表》,此表旨在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三维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这份导向表备课时,教师们必须先学习《课标》,深钻教材,根据本班实际确立导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再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根据需要设计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导学活动,这样才能写出一份确实可行的教案。一学期下来,教师们逐渐认同了这份《教学导向表》,并且从实践中认识到,要填好这份导向表,确实要“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而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集体备课是实现此愿望的有效途径。第三、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当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之后,为了更规范化管理,我校总结制定出了以下几条制度: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周一次在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2.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

新课程下集体备课的尝试,标签:新课程标准,http://www.85jc.com

[page]-->
第二、改革备课形式,强化集体备课的观念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改革备课形式来引导老师们形成新的备课观念。于是,我校大胆推出了《教学导向表》,此表旨在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三维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这份导向表备课时,教师们必须先学习《课标》,深钻教材,根据本班实际确立导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再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后根据需要设计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导学活动,这样才能写出一份确实可行的教案。
一学期下来,教师们逐渐认同了这份《教学导向表》,并且从实践中认识到,要填好这份导向表,确实要“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而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集体备课是实现此愿望的有效途径。

第三、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
当教师们都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必要性之后,为了更规范化管理,我校总结制定出了以下几条制度: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周一次在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各科组长就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科集体备课计划。各年级根据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安排人员整理: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后在本周星期五前分发给教师,以便老师们参考、设计下周的教案。
4.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领到资料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5.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
第四、评价备课过程,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集体备课只是形式,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所以评价时,我们重在评过程,看看该老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能否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人之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制度和人性有机结合,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此外,我们还鼓励老师之间,尤其是同一备课小组的老师之间(对教学内容更熟悉)互相听课、评课。在评价中,尽量多做纵向比较,即找出执教者本次教学较之以往教学更合理、更科学的地方;指出执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哪怕只是点滴),对其创造性的劳动予以积极的肯定;鼓励执教者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帮助其逐渐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年轻教师,更应讲清原因,让其真正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同时感悟出“怎么做”。总之,不管是评课者还是执教者,人人都要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评中带学,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尝试让教师以课前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评价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上一页  [1] [2] 


Tag: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初中数学走进新课程中的几点反思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