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抒写羁旅行役的珍品──柳永《雨霖铃》赏析» 正文
  1. 抒写羁旅行役的珍品──柳永《雨霖铃》赏析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306

概要: 2、“执手”的“执”不同于今天的“握”,“握手”常常是礼节性的;“执”,紧持也,饯别时彼此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肯放开,这个细腻而又含蓄的动作,是“无绪”、“无语凝噎”的唯一可能抒情达意的手段。“相”字可以有两种读音,两种解释:一,xiāng,代词性的副词,“相看”是“你看我,我看你”;二,xiàng,动词,《说文》:“省视也。”“看”的同义词,“相看”,仔细看或者这样看那样看,“悲莫悲兮生别离”,“相看泪眼”又是“无绪”、“无语凝噎”的同义语,三者意思复迭却又有错综变化之美。本句是继“帐饮”以后的又一个“无绪”,又一个巨大的感情波澜,它巧妙地表达了双方非常复杂、难以表达的心理状态。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为什么竟会是那样的“无绪”、“无语凝噎”、“相看泪

抒写羁旅行役的珍品──柳永《雨霖铃》赏析,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2、“执手”的“执”不同于今天的“握”,“握手”常常是礼节性的;“执”,紧持也,饯别时彼此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肯放开,这个细腻而又含蓄的动作,是“无绪”、“无语凝噎”的唯一可能抒情达意的手段。“相”字可以有两种读音,两种解释:一,xiāng,代词性的副词,“相看”是“你看我,我看你”;二,xiàng,动词,《说文》:“省视也。”“看”的同义词,“相看”,仔细看或者这样看那样看,“悲莫悲兮生别离”,“相看泪眼”又是“无绪”、“无语凝噎”的同义语,三者意思复迭却又有错综变化之美。本句是继“帐饮”以后的又一个“无绪”,又一个巨大的感情波澜,它巧妙地表达了双方非常复杂、难以表达的心理状态。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为什么竟会是那样的“无绪”、“无语凝噎”、“相看泪眼”?本句道出了原因,亦即又一次点破。尽管是“无绪”、“无语凝噎”、“相看泪眼”,却仍然有一个强烈的“相见时难”的考虑。沈祖慄先生《宋词赏析》认为这一句是“写景”,我却认为是借景抒情,只是作者把所设想的日后的情用一个具体的景示现出来亦即情蕴诸景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从语言上看,“念”是及物动词中的表示心理活动者,以下都是由这个思想活动所产生的景,因而基本内容是借景抒情,或者是以情带景。

  2、“去去”,应当理解为“去,去”,“远离呀,再远离呀!”动作的延绵不断暗示着“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古诗十九首》)。平视着,“烟波千里”,空旷无人;往上看,“暮霭沉沉”,笼盖四野,织成一个令人窒息、令人孤独、寂寞、惆怅、缅怀无已的悲惨世界。“阔”,莽莽苍苍,一片迷蒙,既写空间的寥廓又表时间的悠久,更烘托作者日后艰难的仕途、孤单的生涯,简直难以想象。一个“阔”字含义极其丰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下阕开头用个递进复句直陈“伤离别”。这句不但意思上点出了主题,章法上更占有突出地位:既是上阕的点破,又是下阕的提挈。“多情自古伤离别”满含哲理,上阕似乎写的是作者跟恋人惜别的特殊性,本句“自古”二字又道出了“多情伤离别”的普遍性,刚有几分自慰自解,却又出现了“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分明又表示了特殊性亦即比通常更“伤情”。这也是一种“语未了便转”的艺术手法。“冷落清秋节”,写的环境,也可以说是“伤离别”的心情的一种贴切的比喻,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草木无情,此时飘零。”这句遥接上阕首句“寒蝉凄切”,又是给“寒蝉凄切”的点破和证实。“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语言形式是发问,实在是强有力的肯定:感情的含量就更大。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有人认为这里是“虚景实写”,我看不必这么曲为之说。这里是作者经过一番“帐饮无绪”忽然清醒地想到阔别后的凄惨情景。如果说上阕“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想象的一个博大、渺茫的比较笼统的境域,这句便是一个具体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画面。虽然“无绪”,却还饮酒,“酒醒”以后已经完全是迥然不同的一个所在了:《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枝细垂舒展,是恋人寄托情丝的具体化,古人有《折杨柳枝词》,就是抒写离别。(或说“柳”是“留”的谐音,似不及前说精当。)在杨柳岸见到情思绵绵的象征柳丝,已经足以烘托伤神的气氛了,又加上“晓风残月”。“晓风”是黎明前的风,一天中间只有这个时候的风最清冷。由心理的哀愁(“千种风情”)孳乳肉体的寒冷,这也是一种“通感”。“残月”可能如钩,那很容易解释,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是同样的写法。但也未必“如钩”,“残”还有一个义项是“剩余”、“将尽”,又如残荷。“残月”在东方即将发白的光照之下是微弱黯淡,好象是作者心理的写照。“杨柳岸”加上“晓风”再加“残月”,着墨不多,却是渲染、绘织成一幅黯淡、深沉、令人感到孤独、怅惘、不寒而慄的相思图。这图置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就鲜明地透视了景外之人“酒醒”以后一刹那之间最集中、最深刻、最突出、最有力的一种感受,一种印象。贺裳《皱水轩词荃》认为“‘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我以为俊就俊在作者善于描绘并且捕捉“酒醒”以后一刹那的最鲜明的印象上,亦即把“酒醒”以后那种最真切、最微妙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着的抽象的情思描绘成为视而可见,听而可闻、触而可着的东西,而且是那样地鲜明突出,予人以深刻无忘的感受,这就是“状难状之物,达难达之情”。正由于作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就引出以下两句作为结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柳永《雨霖铃》简评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