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过秦论》语言的“美人痣”» 正文
  1. 《过秦论》语言的“美人痣”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971

概要: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例5写秦孝公扼守险关,拥据一方沃土,大有“此其志不在小”的宏愿,但作者却仅用了一“据”一“拥”两字而境界全出。例6的“取”、“举”、“割”、“收”四个动词则活画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凭藉其强大的国势,东西南北四处扩张的张狂之态;天下诸侯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土地丧失殆尽的窘态也跃然纸上。例7着“践”、“因”、“据”、“临”四字,把秦始皇至高无上、虎视天下群雄的嚣张跋扈描写得淋漓尽致。可以想象,天下诸侯敢不俯首听命、任其宰割?例8的“俯”、“委”两词就恰好体现了九国之师、六国之士亡国亡家却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苦相。然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始皇帝的暴政终于尽失民心,陈涉首难,天下云集响应。例9的“斩”、“揭”二字,虽用语极俭,但却把一干深受暴政之苦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的褴褛之师描绘得维妙维肖。可见,“瘦笔”用到尽善尽美之处,不仅能有效的传达意境的内涵,物象的神韵,而且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驰骋的余地。语言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优美(无论何种美)的语言不仅可以激发人的思维

《过秦论》语言的“美人痣”,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例5写秦孝公扼守险关,拥据一方沃土,大有“此其志不在小”的宏愿,但作者却仅用了一“据”一“拥”两字而境界全出。例6的“取”、“举”、“割”、“收”四个动词则活画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凭藉其强大的国势,东西南北四处扩张的张狂之态;天下诸侯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土地丧失殆尽的窘态也跃然纸上。例7着“践”、“因”、“据”、“临”四字,把秦始皇至高无上、虎视天下群雄的嚣张跋扈描写得淋漓尽致。可以想象,天下诸侯敢不俯首听命、任其宰割?例8的“俯”、“委”两词就恰好体现了九国之师、六国之士亡国亡家却只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苦相。然而,“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始皇帝的暴政终于尽失民心,陈涉首难,天下云集响应。例9的“斩”、“揭”二字,虽用语极俭,但却把一干深受暴政之苦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的褴褛之师描绘得维妙维肖。可见,“瘦笔”用到尽善尽美之处,不仅能有效的传达意境的内涵,物象的神韵,而且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驰骋的余地。
  
  语言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优美(无论何种美)的语言不仅可以激发人的思维,而且还能升华人的情感,使人透过其文字表象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      

上一页  [1] [2]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过秦论》分析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