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⑴强调琵琶女同诗人在才能和遭遇上有两个重要的相同属性,为形象地推出未知相同属性(即结论)作为铺垫。 ⑵使琵琶女的“才能”同“遭遇”形成巨大的反差,以表现出她怀才不遇的“幽愁暗恨”、沦落天涯的忧郁悲愤。 这第二个作用至关重要。有了这个作用,全诗就能形象地推出如下结论,即两个艺术形象的未知相同属性:琵琶女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悲愤感情,那么诗人就也有这种悲愤感情。这个推论过程乃是诗人和琵琶女产生思想共鸣的过程,它要依赖读者的审美活动去完成,因而这种推论是一种形象化的推论。 3、让类体形象琵琶女抒发他们的共同思想感情。 既然诗人与琵琶女同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悲愤感情,那么他要抒发这种思想感情,就可以由琵琶女代替了。为了让琵琶女当好自己的
《琵琶行》的“形象类比”特色,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⑴ 强调琵琶女同诗人在才能和遭遇上有两个重要的相同属性,为形象地推出未知相同属性(即结论)作为铺垫。
⑵ 使琵琶女的“才能”同“遭遇”形成巨大的反差,以表现出她怀才不遇的“幽愁暗恨”、沦落天涯的忧郁悲愤。
这第二个作用至关重要。有了这个作用,全诗就能形象地推出如下结论,即两个艺术形象的未知相同属性:琵琶女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悲愤感情,那么诗人就也有这种悲愤感情。这个推论过程乃是诗人和琵琶女产生思想共鸣的过程,它要依赖读者的审美活动去完成,因而这种推论是一种形象化的推论。
3、让类体形象琵琶女抒发他们的共同思想感情。
既然诗人与琵琶女同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悲愤感情,那么他要抒发这种思想感情,就可以由琵琶女代替了。为了让琵琶女当好自己的“代言”人,诗人又根据琵琶女擅长音乐的特点,巧妙地为她编写了一首结构特殊的悲歌,让她向世人演唱(即抒发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悲愤感情)。琵琶女悲凉身世的自叙之言就是这首悲歌的“歌词”,而她演奏的音乐就是这首悲歌的“曲子”。正因为诗人用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琵琶行》这首诗自从问世以来,就一直显示着巨大的艺术魅力。
由此可见,形象类比法有“托人抒情”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所以它很容易同传统的“托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相混淆。如邹德祥同志在《悲韵谱凄情》(见上海《语文学习》1985年第3期)里就说,《琵琶行》是“托物抒情”之作。其实,这两种手法是有很大区别的:
形象类比法有三个基本要求:类体和本体必须是同一类;类体和本体之间必须有已知的相同属性;必须比较类体和本体的已知相同属性,形象地推出它们未知的相同属性。而“托物抒情”却不是这样的:它的托体和本体不是同一类;托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同属性,只有某些相似点;不将托体和本体进行比较,且在一般情况下,是直接将托体当本体写,而本体并不出现。例如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借梅花来抒发自己在北伐主张失败而遭投降派打击时的思想感情,就是用“托物抒情”的方法。词中的托体是梅花,本体是词人自己,“梅花”和“词人”显然不是同一类,因而它(他)们之间也就不可能有相同属性了。从词的内容看,梅花和词人只在处境、遭遇、态度、节操等方面有些相似之处。这首词也并未让词人出现,而只让梅花出现,因而也谈不上两者的比较了。词中写梅花的处境、遭遇、态度以及节操,实际上是写词人的处境、遭遇、态度和节操的,也就是说,是直接将梅花当词人写了。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