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二语文知识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杜甫《秋兴八首之“玉露凋伤”》中的意境创造» 正文
  1. 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杜甫《秋兴八首之“玉露凋伤”》中的意境创造

  2.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二语文知识   阅读:8861

概要: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来评,意境作为审美的对象是一个动态系统,意境的产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创作和鉴赏两个阶段。“境”并非是客观的,“意”并非是主观的,就算杜甫所写为“枫树”“巫山巫峡”“波浪”“塞上风云”等客观物象,然而它们并非具有客观性,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与人发生关系,我们可以说是纯客观的存在,一旦作用于人就带有主观色彩。在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中就有一种叫做知觉整合。这里我们不妨借用美术来作个检讨。 向往所谓“纯眼”的人,或许以为儿童的视知觉是最无其它杂质的。事实上,这是一种不甚可靠的推测。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视知觉感受具有“我向性”色彩,而这正是主观化的重要标志。当画家抬头观察眼前的风景时,固然也发生了相应的感觉和知觉过程,但是一旦他们低头挥笔作画时,其感知觉就必定要退居于后,所能依照的还是内心表象。贡布里希有一句话太能说明其中真谛,他指出“绘

诗情萧飒 意境深邃──杜甫《秋兴八首之“玉露凋伤”》中的意境创造,标签:高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来评,意境作为审美的对象是一个动态系统,意境的产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创作和鉴赏两个阶段。“境”并非是客观的,“意”并非是主观的,就算杜甫所写为“枫树”“巫山巫峡”“波浪”“塞上风云”等客观物象,然而它们并非具有客观性,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与人发生关系,我们可以说是纯客观的存在,一旦作用于人就带有主观色彩。在艺术家的心理结构中就有一种叫做知觉整合。这里我们不妨借用美术来作个检讨。

  向往所谓“纯眼”的人,或许以为儿童的视知觉是最无其它杂质的。事实上,这是一种不甚可靠的推测。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儿童的视知觉感受具有“我向性”色彩,而这正是主观化的重要标志。当画家抬头观察眼前的风景时,固然也发生了相应的感觉和知觉过程,但是一旦他们低头挥笔作画时,其感知觉就必定要退居于后,所能依照的还是内心表象。贡布里希有一句话太能说明其中真谛,他指出“绘画是一种活动,因此艺术家总是倾向于看他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的东西”。画画是如此,那么诗歌的创造呢?我想杜甫在创造意境时所采用的各种意象肯定是一种内心表象,或者视觉后象。虽然也有感觉、知觉作基础,但并非是感觉、知觉在起决定性作用。诗中情景交织、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浑然一体,这情与景的相互化合,我认为也只是作者内心表象与创作意图的外显而已。

  那么诗中的意和境是怎样化合而生成意境的呢?在《教育心理学》中,西方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在本质上都是力的作用。我也曾经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艺术和视知觉》中读到过,“正是物理力的运动、扩张、收缩和成长等活动,才把自然物的形状创造出来”。同样,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是力的作用,自然物形状、色彩和运动的描绘,就可以表现人的情感运动、意境创造。实质上就是将精神世界的运动外化为自然物的异质同构的运动。诗人不是机械地对江流、塞上风云、巫山巫峡的外在特征进行描绘,而是寓情于景,使江水风云均具有某种性格、某种运动或拟人的性格,使这些自然景物均揉进诗人人生经历中最为深刻的感情。这就是精神世界的运动外化为自然物的异质同构运动,这样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到处是惊涛骇浪,到处是阴晦萧森,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诗人忧国怀乡的极为复杂的感情,意境由此而生发,感情由此而升华。

  再回想起董其昌的秋兴八景图册页,不禁又让我感受到其意境的产生也是精神运动外化为自然物的异质同构运动,只不过其表现形态和手法不同罢了。

                        二零零二年一月十三日于隐逸居      

上一页  [1] [2]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千古悲愁一肩挑──杜甫《登高》赏析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