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讳饰”修辞格» 正文
  1. “讳饰”修辞格

  2. [11-19 16:41:56]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425

概要:因有所顾忌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样一种修辞手法叫做“讳饰”。也有人把它归为“婉曲”辞格。 例如,把老虎叫“大虫”,把蛇叫“长虫”,把老太太去世叫做“赴瑶池”,把革命者牺牲叫“见马克思”; 又如,《祝福》中把祥林嫂的死叫做“老了”; 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把马克思的逝世,说成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经过这么一“讳饰”,刺激性小多了,情调就缓和了,人们就便于接受了。这,就是“讳饰”修辞格的价值。

“讳饰”修辞格,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因有所顾忌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这样一种修辞手法叫做“讳饰”。也有人把它归为“婉曲”辞格。

  例如,把老虎叫“大虫”,把蛇叫“长虫”,把老太太去世叫做“赴瑶池”,把革命者牺牲叫“见马克思”;

  又如,《祝福》中把祥林嫂的死叫做“老了”;

  再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把马克思的逝世,说成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经过这么一“讳饰”,刺激性小多了,情调就缓和了,人们就便于接受了。这,就是“讳饰”修辞格的价值。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的语病
《“讳饰”修辞格》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