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的语病» 正文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的语病

  2. [11-19 16:41:54]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960

概要: 从文意来看,作者是说,意识形态是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形成的,那么这里的几个相联合的概念,就都应该属于“意识”“观念”范畴,但“国家设施”或“国家机器”,不属于这个范畴,也就不能相联合,而能联合的概念应该是“国家意识”或“国家观念”。 所以,这个联合短语的准确表达形式应该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艺术修养以至宗教观念。 5、“从”,当介词用,表出处;“在”,作介词用,表处所。这里显然是说,一定的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说,一定的意识形态是从经济基础里产生出来的。所以,“从”应该改作“在”。 修改后的文字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的语病,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从文意来看,作者是说,意识形态是在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形成的,那么这里的几个相联合的概念,就都应该属于“意识”“观念”范畴,但“国家设施”或“国家机器”,不属于这个范畴,也就不能相联合,而能联合的概念应该是“国家意识”或“国家观念”。

    所以,这个联合短语的准确表达形式应该是:国家意识、法制意识、艺术修养以至宗教观念。

  5、“从”,当介词用,表出处;“在”,作介词用,表处所。这里显然是说,一定的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说,一定的意识形态是从经济基础里产生出来的。所以,“从”应该改作“在”。

    修改后的文字是: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所形成的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一定的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国家意识、法的观点法制意识、艺术修养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上一页  [1] [2]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误读问题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