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高一语文知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关资料» 正文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关资料

  2. [11-19 16:41:14]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知识   阅读:8488

概要: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关资料,标签:高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

  1883年1月,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从英国南部的文特诺尔回到伦敦梅特兰公园路41号。这时并发的喉头炎使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肺部发生脓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气管炎逐渐痊愈,吞咽食物也比较容易了,因此,死亡的来临是意外。3月14日下午两点多,恩格斯到马克思那里去,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上楼去看了一下,下来说马克思处于半睡眠状态。她随即同恩格斯又一起上楼去,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而毫无痛苦地长眠了(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这时距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



【谈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两个问题(刘世剑)】

  1、关于第1段的思想感情:

    感情深沉、含蓄,是这篇悼词的显著特色之一。这在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许多同志正确地指出,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平静呢?让我们先看一看3月15日,即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二天,作者写给弗·阿·左尔格的信。这封信叙述了马克思逝世前两年之中被各种严重疾病折磨的过程,特别是比较细腻地描述了不久前他病危时的情形:“……六个星期以来,每天早晨当我走到拐角的地方的时候,我总是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看看窗帘是不是放下来了。”所以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的打击多么沉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评述他们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他的巨大的痛苦,复杂的感受,深刻的理解,几乎全被浓缩在“──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这半句话里。这半句话不仅仅唤起人们的痛悼,而且启发人们思考:人类失去了“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国际工人阶级失去了“在紧要关头都自然地去请教的中心点”①,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恩格斯并没有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讲话的。因此,悼词开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评价融为一体,显得更有分量,更令人感奋。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高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我为怠而欲出者喊冤──《游褒禅山记》有感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