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愚公移山学习要点» 正文
  1. 愚公移山学习要点

  2. [11-19 16:19:14]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842

概要:深入探求: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愚公以90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大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

愚公移山学习要点,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深入探求: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请谈一谈你对愚公这一形象的认识。

  愚公以90高龄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的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正因为有这样的抱负,他才会不顾年迈力衰,毅然从事这一伟大事业。二是他移山的信心来自他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匮”的,而自然条件在相当大的时期内不会有变化,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愚公的这种抱负和信心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愿望的生动反映。

  积累:

  1、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2、特殊句式

  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实际语序:汝之不惠甚矣。)

  且焉置土石(倒装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前置。)

  何苦而不平(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

  帝感其诚(被动语句。“帝”是被感动者。)

  《愚公移山》第二部分

  1、作者:列子,名御,战国时郑国人,著有《列子》2篇,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本子是东晋张湛辑注的,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课文的寓意:这篇课文名为“愚公移山”,其实并不一定是要提倡挖山,而是意在告诉人们: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奋斗努力。

  3、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

  ①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②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③方法: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⑤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愚心移山的艰巨性

  愚公移山的任务异常艰巨,这一点在文中多处表现,归纳起来具体表现为四点: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本文从山之高大,从愚公的年事已高,从移山的工具简陋,从搬运土石的路途遥远这几个方面,充分反映出移山的任务的艰巨。正是因为移山任务如此之艰巨,才更能衬托出愚公那高尚的思想。宏伟的抱负,超人的智慧,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从而更加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5、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他的“愚”,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6、对“其妻献疑”一句理解

  文中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一句语气关切、担心且非常委婉,这里提出移山的困难,目的不是为了阻止愚公移山,而是提醒愚公及其全家人正视移山的困难,并且设法克服困难,从而以另一个侧面仅衬出愚公意志的坚决。她的问话语气与智叟那充满讥笑和责难的语气截然不同,这一点应加以体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本剧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