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有关资料
- [10-10 23:13:42]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739次
概要: 然而,如果用“狗仗人势,欺压百姓”来概括主题,还只是表述了作品所具有的现象内容,还不是作品的真正实质所在。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关系:赫留金把法当作一根救命绳,叫喊:“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而奥楚蔑洛夫却把法当儿戏,一会儿装成一个敢于执法的英雄,说什么“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一会儿又说什么“那儿(指彼得堡或者莫斯科)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这些人物对话,在作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上是对沙皇专制主义者作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是作品的基本矛盾,也是当时俄国社会所存在的底层人民强烈要求法制和上层统治者疯狂实行专制的尖锐矛盾的具体反映,突出地表现在主人公身上,则是以虚假的执法面目来掩盖它本质的横暴,这才是这个“两面派”人物的本质所在,也就是俄国沙皇专制政府的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契诃夫《变色龙》的锋芒所指就在这里。
《变色龙》有关资料,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然而,如果用“狗仗人势,欺压百姓”来概括主题,还只是表述了作品所具有的现象内容,还不是作品的真正实质所在。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关系:赫留金把法当作一根救命绳,叫喊:“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而奥楚蔑洛夫却把法当儿戏,一会儿装成一个敢于执法的英雄,说什么“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一会儿又说什么“那儿(指彼得堡或者莫斯科)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这些人物对话,在作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上是对沙皇专制主义者作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是作品的基本矛盾,也是当时俄国社会所存在的底层人民强烈要求法制和上层统治者疯狂实行专制的尖锐矛盾的具体反映,突出地表现在主人公身上,则是以虚假的执法面目来掩盖它本质的横暴,这才是这个“两面派”人物的本质所在,也就是俄国沙皇专制政府的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契诃夫《变色龙》的锋芒所指就在这里。
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过:“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他做的什么,而且表现他在怎么做……”当我们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时,应该不仅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要深入地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就《变色龙》说,奥楚蔑洛夫的奴性和官气是怎样造成的,应该从那个社会去看,把他的恶棍和骗子的行为归罪于那个社会制度,记入他所生长的环境的总账上去。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不能再像果戈里时代那样随意用拳头揍人的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而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根据以上分析,作品的主题应该是这样的:《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如果上述认识是可取的,那我们还可以引出如下认识:分析任何一篇小说,不应当只从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出发,去简单地概括主题;也不应当只看时代背景,持实用主义的态度为我所用;更不应当盲目地以题目代主题。在作品分析中那种简单地从主人公的形象性格分析为手段而归纳主题的做法,并不是个别现象。我认为,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为主,注意研究分析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关系,并联系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全面地去分析看待作品的主题,才能挖掘作品的精神实质所在。这是否是个规律,特提出来就教于大家。
──选自《初中语文课文分析集》第二集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谈契诃夫的《变色龙》(康林)】
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列宁和斯大林都非常喜爱他的作品,在他们的经典著作中,都借用过契诃夫作品的人物形象。同样,契诃夫的作品,也深受我国人民的欢迎。鲁迅先生称赞契诃夫的作品时说:“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契诃夫创作在思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变色龙》是契诃夫讽刺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84年,当时作家刚24岁,它表现了契诃夫的非凡的写作才能。
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社会,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的最反动时期。民粹派采取个人恐怖手段,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不但没有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反而促使新上台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采取更加反动的高压政策,新沙皇加强了宪宾警察等专政机构。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加强了书报检查制度,封闭进步刊物,各大学实施了警察监督制。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尽管如此,俄罗斯的民主主义作家,仍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对反动统治进行无情的揭露。契诃夫的《变色龙》《普里希别叶夫中士》《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短篇小说,是当时揭露警察宪兵制度的优秀作品,契诃夫在这些著名的作品中,创造了奥楚蔑洛夫、普里希别叶夫、别里科夫等官僚国家代表人物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沙俄社会最典型的现象,具有时代的特征。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变色龙》中的“脱衣”和“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