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故乡》主题思想再认识» 正文
  1. 《故乡》主题思想再认识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693

概要:田建德 《故乡》的主题思想长期以来有诸多说法的,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第一种为“隔膜说”,是茅盾先生最早提出的。先生早在1921年就谈了对《故乡》主题思想的看法,认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小说月报》第12卷第8期) 第二种为“农民问题说”,严家炎、许钦文、张传宗等诸位先生持此观点。如严家炎先生谈道:“《故乡》提出了我国革命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

《故乡》主题思想再认识,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田建德       《故乡》的主题思想长期以来有诸多说法的,有代表性的意见有三种:

  第一种为“隔膜说”,是茅盾先生最早提出的。先生早在1921年就谈了对《故乡》主题思想的看法,认为“《故乡》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造成这不了解的原因是历史遗传的阶级观念。”(茅盾《评四五六月的创作》,《小说月报》第12卷第8期)

  第二种为“农民问题说”,严家炎、许钦文、张传宗等诸位先生持此观点。如严家炎先生谈道:“《故乡》提出了我国革命中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农民问题。小说通过闰土这个普通农民半生的悲苦遭遇,概括了19世纪末年到五四时期农民所受的深重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严家炎《知春集(“故乡”与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第三种为“批判辛亥革命说”,此观点曾出现在人教社1987年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如原课本第三册在《故乡》的注释中说道:“这篇小说……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原教参在《故乡》分析中说道:“作者满怀深情地写了闰土的种种不幸,正是要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这种看法显然是把当时农村经济的衰败、破产,把农民的贫困归咎于辛亥革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故乡》现已编入“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新课本中虽然去掉了“辛亥革命十年间”等等的话,但新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初中语文第四册》中仍隐约着“批判辛亥革命说”的词语。如“用书”在课文分析中写道:“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两个’闰土和‘两个’杨二嫂,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对《故乡》主题的这三种观点中,“批判辛亥革命说”在今天看来显然是受了极左思想的影响,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辛亥革命最终因革命力量的弱小和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而失败了。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和革命军一直处在同反动势力的顽强斗争中,他们无法实施治国方略,也无法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不可能把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归咎于辛亥革命。再从历史的角度看,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在中国大为传播,其历史功绩是伟大的。如果要意会地把《故乡》的主题看作是批判辛亥革命,这不仅会贬损辛亥革命,也有损于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这种观点在小说中找不到可靠的根据,所以,“批判辛亥革命说”应予彻底否定。

  茅盾先生的“隔膜说”和严家炎诸位先生的“农民问题说”是有道理的,这两种观点在小说中都能找到可靠而充分的根据;但是,如果用其中的一种观点来概括《故乡》的主题,我们又觉得不够全面。所以笔者认为,“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和“深刻反映农村经济衰败,农民极度贫困”,这两方面都可看作是《故乡》的主题所在;这两方面综合起来表达《故乡》的主题就比较全面一些。

  “悲哀那人与人中间的不了解,隔膜”,这一思想在《故乡》中是有充分体现的,揭示得很深刻。小说中那长长的一段回忆,一方面反映了那时故乡景色的美好,农民生活的太平,另一方面是着重表现少年时的“我” 和闰土那亲密、纯真、美好的友谊。这少年时美好友谊的描写着墨很重,很突出,读来很感人,这样,就和后边中年时的“我”和闰土久别重逢时的“隔膜”、无话可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隔膜”经作者的议论强调,显得很突出,读者也会感到痛心。中年闰土恭敬地、分明地叫了“我”一声“老爷”,就把“我”记忆中那美好的友谊“叫”得模模糊糊了,就使我产生了无限的惆怅与悲哀:“我似乎打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小说中对“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感慨万端,反复地作议论,抒发悲哀的感情,又殷切地希望后辈们不要再隔膜,不要再过眼前这种痛苦的生活。由这对隔膜的着力描写,反复议论抒情,就可看出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是要突出显现人与人之间不了解、隔膜这一现实的。

[1] [2]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故乡》中的两个循环节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