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傅雷被错划右派后,不能出书。傅雷不拿工资,靠稿费生活。有关部门指示:傅雷可以继续译书,但新出的书必须改名,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跟傅雷商量改名一事,傅雷拒绝:“要出,仍署‘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楼适夷感慨“我十分敬佩傅雷的品格!”傅敏说父亲让人敬佩的品格之一:“一生没说过假话,没说过别人坏话,更没整过人,中国文坛上恐怕除了梁漱溟、傅雷之外少见如此操守者。” 傅雷对待名利,从家书中可见其品格。1956年7月29日傅雷致信傅聪“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文革”来了,1966年9月3日傍晚,傅敏接舅舅电报,没看电文,便知父母已去:“按父亲的性格,别碰他,一碰就走,他太刚烈了
傅雷家教薪火相传,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品格
傅雷虽去,傅雷奉行的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德行在傅聪、傅敏身上薪火相传。傅聪体现的是艺,傅敏继承的是德。傅雷生前致信傅聪:“你对艺术的感受怎么和我想的一样,我俩心心相印……”傅敏总结父兄,“一个在文学翻译上一句一句磨,一个在音乐艺术上一句一句抠。都是追求完美的人。”
1979年至今,傅聪回国传艺十几次,讲学、演奏。
傅雷曾对傅敏说:“人是生活在太阳底下的。人接受了太阳的光和热,就应当把它传给别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傅敏烛照学生,同时亦把家教的光和热奉献。
1980年8月,傅敏在英国与兄团聚一年多后回国。首先,他向七中校长提出一要求:“不当任何‘长’,集中精力钻研教学。”之后,傅敏继续沿袭父亲启发式教学法。“文革”前,傅雷问傅敏:“你是怎么教的?”傅敏说了,傅雷点头。傅敏得到父亲认可,遂认准此路。
傅敏授课特点:不讲中文,不留作业。“用中文教英文,学生永远进不了门”。傅敏直言不讳“搞题海战术的老师是自己没本事”。傅敏教过的学生听说能力强,高考不丢分。因他在英语教学上“有本事”,故被评为特级教师。
他虽然不当任何“长”,由于他敢说真话,群众选他为西城区人大代表,连任五届,直到退休。他曾给教育部长蒋南翔提建议;在人代会上忧虑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现象,比如:学生为谁而学习?相当多学生选择专业是为自己将来活得惬意,而对国家需要的基础行业不考虑,对国家前途命运不闻不问,甚至一些初中生学外语的目的就为出国、进外企;上级检查卫生,学校组织学生突击大扫除,这在年轻心灵里栽下的是弄虚作假的种子;重理轻文的结果是对文史、音乐、美术不重视。素质教育,主要靠人文教育的滋养。“文革”中集体疯魔的事实,是人文教育、法制教育长期贫血所致。音乐美术陶冶精神文明,多听莫扎特,人会变得文明。历史课熏陶学生爱国惜民。有些高中生写的作文,通篇不见自己思想。很多学生不爱看书,说是没时间。不爱看书的人怎能完善自己,产生自己的思想?特长生应与三好生同等地位,特长生也许是未来某一领域的大师,我们不能做埋没他们的罪人。傅聪当年考云南大学,数学可是0分……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