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拿破仑三世将从中国抢来的圆明园文物公然在杜伊勒里王宫展出。中国人当然知道,现在西方博物馆里收藏着多少从圆明园抢来的珍品。中国人更知道,雨果信中提到的额尔金,其父于1799年至1802年任英国驻土耳其大使期间,曾参与洗劫和毁坏帕台农神庙的野蛮暴行,并私自盗走神庙内大批精美的大理石雕像。雨果短短的几行字,就把额尔金父子所代表的西方殖民者毁坏人类两大文明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雨果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雨果在上述信中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文艺理论问题: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而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雨果认为,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分别代表人类文明的“两极”。他有一篇直到1937年才被整理出来公开发表的文学评论,题目叫《趣味》,其中断言:“由此产生了两首巨大的诗篇。此为‘太阳神’,彼为‘中国龙’……这两个世界属于最高的趣味,标志出这最高趣味的两极。这最高趣味的一端有希腊,另一端有中国。”由此可见,雨果对中国文化由景仰而
雨果的中国心,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雨果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
雨果在上述信中还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文艺理论问题:艺术有两种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而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和帕台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相同。
雨果认为,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分别代表人类文明的“两极”。他有一篇直到1937年才被整理出来公开发表的文学评论,题目叫《趣味》,其中断言:“由此产生了两首巨大的诗篇。此为‘太阳神’,彼为‘中国龙’……这两个世界属于最高的趣味,标志出这最高趣味的两极。这最高趣味的一端有希腊,另一端有中国。”
由此可见,雨果对中国文化由景仰而情有独钟,其追求之热切,之执着,不仅超出了法国人的想像,也远远超出了我们中国人的想像。细心的读者阅读雨果的长篇小说《笑面人》,就不难发现有这么一句话:“中国在发明方面总是跑在我们前面:印刷术,大炮,气球,麻醉药,都是他们先有的。”
而从雨果的绘画中也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中国“水墨画”画师。雨果经常用中国墨和浓咖啡泼墨作画,写意之奇甚至令当代中国画家都连连称赞。其中有一幅题为《杂耍少年》的画让我更是惊叹不已。在这幅画中,一个中国杂耍少年在一张普通木头靠背椅子上表演“拿大顶”。若不是少年倒立的背影恰好构成“ V H”(“维克多·雨果”的法文缩写)署名,真不敢相信这幅中国风格的绘画竟出自一位西方大作家的手笔。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