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三语文知识伦敦故居看名人──由济慈到老舍» 正文
  1. 伦敦故居看名人──由济慈到老舍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知识   阅读:8242

概要: 而相反,我住的这个地方紧临着汉姆司台德,只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不少英国人杰的大名。 话题转到我们中国现代卓越的作家、剧作家老舍(舒庆春)先生,他曾于1925年至1929年执教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现称亚非学院),在英的几年中,写书的灵感大发,先后写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三四篇中篇小说。1929年回国直到1966年不堪忍受红卫兵的侮辱投太平湖了结生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小说与戏剧的田地里耕作,名篇大有,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可是他在伦敦的住所却无人知道。他的儿子舒乙去年来英伦,寻觅他父亲的行踪,我作为一位中国“老伦敦”的中年作家,又算是同在亚非学院教书的“同事”(非同时──差着几十年呢)陪伴前往。我们先后找到了老舍先生四个住处,总归是完成了任务,十分遗憾的是这些地方的住户全然不知曾几何时,有一位中国的文曲星降临在他们的屋宇。 也不奇怪,老舍先生似乎早有预见──在他的作品

伦敦故居看名人──由济慈到老舍,标签:初三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而相反,我住的这个地方紧临着汉姆司台德,只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不少英国人杰的大名。

  话题转到我们中国现代卓越的作家、剧作家老舍(舒庆春)先生,他曾于1925年至1929年执教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现称亚非学院),在英的几年中,写书的灵感大发,先后写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三四篇中篇小说。1929年回国直到1966年不堪忍受红卫兵的侮辱投太平湖了结生命,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小说与戏剧的田地里耕作,名篇大有,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可是他在伦敦的住所却无人知道。他的儿子舒乙去年来英伦,寻觅他父亲的行踪,我作为一位中国“老伦敦”的中年作家,又算是同在亚非学院教书的“同事”(非同时──差着几十年呢)陪伴前往。我们先后找到了老舍先生四个住处,总归是完成了任务,十分遗憾的是这些地方的住户全然不知曾几何时,有一位中国的文曲星降临在他们的屋宇。

  也不奇怪,老舍先生似乎早有预见──在他的作品中,凡提到英国人,很少有褒赞之言,对英国人信仰的基督教,更是不乏微词。

  我曾试想向地方文化机构写一信,建议他们把英国的国粹“民主精神”稍微扩大一点儿,让外国人也沾一些光,以企有朝一日,我们能在伦敦的街上看见我们中国作家故居的标牌。谁知这事尚未去做,今天听英国广播的电视新闻,说是在坎特的狄更斯的故居,由于房主缺乏保养的资金,准备把这个房子上市卖了。狄更斯曾在这个叫 Bleak House 的地方写出了他平生最伟大的作品,包括《匹克维克先生外传》。所幸的是英国人知道即使房产易手,这位作家的一切都会原样保存的。在这个金钱重于灵魂的时代,先贤尚不能存,我辈蚊蝇之力更不屑谈。

上一页  [1] [2] 


Tag:初三语文知识初三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三语文知识

上一篇:诗歌国度里的流星
《伦敦故居看名人──由济慈到老舍》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