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二语文知识解读《岳阳楼记》» 正文
  1. 解读《岳阳楼记》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知识   阅读:8171

概要: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初中吴云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文本为载体的阅读教学是教学情景下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对于文本,传统意义上仅从文质两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界定,而在《解读文本之象》中,我对文本内涵做了较新的解释,认为文本是“文道质”的和谐统一体。文本是以话语为表征的语义交往形式,它既有物质形态方面的特征,又有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文本所具有的形态特征,我把它称之为文本之象,文本所具有的物质形态方面的特征即为文本之外在物象,文本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即为文本

解读《岳阳楼记》,标签:初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初中 吴 云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以文本为载体的阅读教学是教学情景下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对于文本,传统意义上仅从文质两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界定,而在《解读文本之象》中,我对文本内涵做了较新的解释,认为文本是“文道质”的和谐统一体。文本是以话语为表征的语义交往形式,它既有物质形态方面的特征,又有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文本所具有的形态特征,我把它称之为文本之象,文本所具有的物质形态方面的特征即为文本之外在物象,文本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即为文本之内在意象。外在物象包括文本的内容(文)与形式(道)两个要素,文本的内容即为文本所表现或反映的客观事物,文本的形式即为文本在布局谋篇、语法修辞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规范、法则。内在意象即为隐藏于文本外在物象之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文本之质。所以,文本是外在物象与内在意象的统一体,是文道质和谐的统一体。

  文本的文、质同国正先生的关于文质的相关论述并没有太多的出入,国正先生曾指出:“文,指语言文字;质,指思想内容。”那联系文与质之间的是什么呢?是道!无道不成文,无文便无质,道成为联系文与质的纽带,是将文与质和谐统一在一起的象,它是文本所固有的,表现为一种规范,一种法则。但道并不是笔者的首见,而是取自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认为,道与天地并生,为自然之形。他在《文心雕龙》之“原道第一”中说:“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旁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皇。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他认为,典章制度或阐述圣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明而设教”,道与文质之关系,即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道是依据圣人的文章而显示出来的,而圣人又凭借文章的形式来阐明道。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因文释道,因道悟文”。就一篇作品来说,必须从形式入手把握内容,再就内容来领悟形式。具体地说,就要看文本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反映了什么样的事实,用什么样的结构体现了什么样的思路,用什么样的材料证明了什么样的观点。然后再回过来,看文本为了反映这样的事实,为了体现这样的思路,用了怎样的结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结构,哪些值得我们学习。这就是从内容到形式,再从形式到内容的领悟过程。“循文思质”,文是文本的语言文字,它与“形”构成文本外在物象,质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是文本内在意象。循文思质,就是在研读文本外核之内容与形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探究写作的缘由,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交流,感悟文本内在意象,进行思想沟通,实现“我即作者,作者即我”的置换,进而内化作者的语用经验、生活经验和语感体验为我的语用经验、生活经验和语感体验,完成精神的洗礼。“因文释道,因道悟文,循文思质”三者的结合,便是对文本的个性解读策略。这样做,把对文本之内容、形式及思想内涵三者的解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对形式与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内容的感悟,无形之中形成学生对语言文字形式的正确把握,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长期坚持定能“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达到凭借语感语用语文的最高境界。

  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因文释道,因道悟文,循文思质”呢?下面,结合对《岳阳楼记》的解读来例讲。

  解读一篇文本,离开了作者,离开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这种解读是无根基的。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对岳阳楼记的解读,由于许多教师解读文本仅仅停留在通过翻译文本知晓内容、总结文章写法及结构上,并没有深入到文本的真正内核即内在意象上去,而将快炙人口的《岳阳楼记》定位于普通的写景抒情散文上!这是天大的错误。

[1] [2]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知识初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小石潭记》的景与情
《解读《岳阳楼记》》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