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下面是由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马》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作者介绍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
《马》赏析,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下面是由www.85jc.com小编分享的《马》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作者介绍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根据大量的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见,为后来的科学家引路。经他解释的宇宙里没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决定他周围的一切。
作为科学家,布封颇受诋毁,作为文学家,却受到普遍的颂扬。他写的《自然史》,笔锋富于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他对狮、虎、豹、狼、狗、狐狸的猎食,海狸的筑堤,用形象的语言,作拟人的描写,生动活泼,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布封在法兰西学院入院仪式上的讲演《风格论》中提出,一个作家必须将自己的思想载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为他人所掠夺,而垂于久远。思想是公物,而文笔(即风格)则属于作家自己,科学在不断进步,科学论点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过,而文章风格却是后人无法代替的。法语中一般所说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中引申而来的。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第三、四、五段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马和人的关系问题:“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呢?第一段中作者集中描述了这种马的两点品格:一、勇毅。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二、驯良。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的品格,更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人类又是怎样对待这位“舍己从人”的“朋友”的呢?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人类对马的奴役。人类训练它,教育它,无非让它更具奴性、更多束缚而已。“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概括了人对马的“情意”。不仅如此,人们还怕这样也扼杀不了马的伟大的天性,还要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即使它想回归原始的状态,也是不可能了,“它们浑身的姿态都显得不自然”,“再也不会因此而显得自由活泼些了”。人类已经把马彻底地摧残了。
更悲惨的是,被摧残的马,又从人类劳役的工具,沦为人类恶性的奴隶。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摆阔绰”“壮观瞻”,给马“戴上黄金链条”,把马的“项鬣编成了细辫”,“浑身盖着丝绸和锦毡”,马成了人类的玩物。
人们常说马是人类的朋友,如果在“朋友”华美的概念下是这样的内涵,那么,我们只好承认: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我们所见的“马”,已经不是真正的、原始意义上的马了。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文章用了三个段落,分别从三个方面描摹大自然中的野马。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