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姜东瑞 第一次接触牛汉的诗歌《华南虎》,是在2003年的春天。因为省级课改试验区搞人教社七年级下册教材培训,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观摩课,语文教研员说《华南虎》很难讲,希望我能够给全市的语文教师上一节课。我想写动物的文章没什么难的吧。可是,当我拿到教材翻看这首诗歌时,我很快被诗中所描绘的华南虎形象和诗人表达的情感深深地震撼了,同时也明白了这首诗难就难在对华南虎形象的分析和把握。在上完课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听课还是阅读教材,碰到这首诗歌总是有异样的感觉。今再捧读咀嚼《华南虎》,翻阅诗人牛汉的诗集和有关介绍,越发感到诗人那血染风采的眩目,生命痛感的灼热,不羁灵魂的
再品《华南虎》,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血染的风采
血色,可以说是人们最不愿意见到的颜色。因为这种颜色给人以恐怖,甚至会给人造成心灵上不可抹去的阴影。但是在牛汉的诗歌中,特别是《华南虎》一诗中,血色已不单单是一种颜色的呈现,它是诗人个性的展示,是诗人风骨的聚焦,是诗人灵魂的张扬!华南虎的“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谁能否认这仅仅是写一只被困笼中、被人戕害、受辱受难,不屈反抗、勇于抗争的华南虎呢?谁能不联想到诗人当时身陷囹圄、惨遭迫害的生命现状呢?又有谁不能想象诗人那深受创伤的滴血的颤抖的心灵呢?
以“血”写诗,以生命写诗,这是牛汉诗歌的特点之一。为什么会出现“血”的意象?诗人说在他生命里确实有“血的记忆,”这种血的记忆大量能够沉积在自己的诗歌中。因为四十年代搞地下工作时,遭国民党追捕,并被打得头破血流,并留下淤血,大脑也深受刺激,这是身体中血的凝结。因为这“血的记忆”在诗人心中的层层积累,渗入诗的气质,铸就“诗的原型”。因此,诗歌是诗人生命的体验和痛苦的经验。《华南虎》正是这生命体验和生命痛感的见证和最具体的诠释──这如诗人所说“血有别样的光彩”。
生命的痛感
是什么塑造了诗人牛汉与众不同、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篇?诗人答曰:“是生命的痛感”。诗人认为,这样的感受不可复制,不是用知识、灵感和词语技巧能够达到的。它是自己一生的体验,痛楚之极,苦乐悲欢,都是大地上长出的果子,是自己凝结了全部的精气、心血和生命在写诗。而《华南虎》正是这种生命痛感的产儿。试想诗人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更何况诗人为党从事地下工作时所受到国民党追捕和毒打,这不正是诗人心灵历程的轨迹和生命痛感的写照吗?而这种个人生命的痛感不是言语上的表白,而是倾注在对他类生命的同病相怜和高度关注!
试看,华南虎“每个趾爪/全都是破碎的/凝结着浓浓的鲜血!”“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试想,“水泥墙壁”硬度有多么高,却被华南虎刨抓出一道一道的血淋淋“沟壑”。这水泥墙壁之硬与沟壑之深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是华南虎威武不屈和强烈反击的见证!即使是牙齿被锯掉,趾爪被铰掉,也不能使华南虎屈服!这是很等顽强的精神啊!这也正好是诗人个性的集中体现!当别人问到诗人牛汉自己最突出的个性是什么时,诗人说:是一种不服输的个性。即使在干校被关押审查的时候,自己的气节仍没有改变!
在《华南虎》中,诗人经历了另一种生命的痛感──民族生命意识的痛感!看看那些“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观众看客吧,面对“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的华南虎,他们是煞费心机,“有人用石块砸它/有人向它厉声呵斥/有人还苦苦劝诱”,但是华南虎那“又粗又长的尾巴/悠悠的拂动”,对这群失去良知的观众却视而不见,甚至令他们胆战心惊!毫无疑问,这一切是对华南虎维护尊严的一种歌颂。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对那些世俗、卑微、无聊、愚昧、冷漠的“看客”群体行为的心痛呢!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