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一语文知识“一文两读”巧分妙合──谈谈《马》的教学» 正文
  1. “一文两读”巧分妙合──谈谈《马》的教学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知识   阅读:8319

概要:厉伟 《马》的作者布丰善用文学笔调,用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对自然事物进行说明,笔触满怀情感,既有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又流露出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同时比较完整地展示了马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一篇既有散文的语言,也有说明文信息的小品文。针对这些特点,我把《马》的教学设计成了两个板块:作散文读、作说明文读。即“一文两读”。将课文从体裁的角度进行两次阅读整合,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情感

“一文两读”巧分妙合──谈谈《马》的教学,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厉 伟       《马》的作者布丰善用文学笔调,用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对自然事物进行说明,笔触满怀情感,既有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又流露出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同时比较完整地展示了马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一篇既有散文的语言,也有说明文信息的小品文。针对这些特点,我把《马》的教学设计成了两个板块:作散文读、作说明文读。即“一文两读”。将课文从体裁的角度进行两次阅读整合,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情感精神有双重把握。

一、读课文,明确要求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直接提出学习要求:用“一文两读”的方式学习本文,完成读“散文”和读“说明文”两个步骤,去感受文本、领悟文本。


二、读“散文”──选点寻“美”

  这一板块是侧重于教师的指导,用学习散文的方法,意在学习语言、体验情感,感受好马,并做一定的语言积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从词语、句子的品味到情感的抒发、句式的仿写,循序渐进,始终贯穿朗读、探究,让学生发现文章文笔的优美之处,由读入情,由情入理。其基本节拍是:

  第一,跳读课文,从描写的角度讲读文本的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绘马的雅词与描绘马的妙句并积累,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大量贴切而生动的形容词与描写句所产生的美。

  第二,品读课文,从情感的角度讲析文本的美。问题探究:文中写了哪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马,在作者的笔下,它们各有什么特性?

  通过品析,我们可发现文章写人类驯养的马,表现了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写天然野生的马,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马的情感正如散文的“神”,将作者的体验与感悟,淋漓尽致地传达给读者:人类能否因为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

  第三,背读课文,从句式的角度讲解文本的美。文章句式优美,长短相间,很有节奏感,使表达轻松、自由。可要求学生背诵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并作仿写(说)训练。

  在这一板块中,教者将“读散文”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节拍,这实际上是要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受课文散文化的美点,进行人格品质的熏陶。


三、读“说明文”──整理练笔

  这一过程侧重于学法的渗透,让学生充分地活动,通过列表格比较获取知识,通过写解说词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整理知识、获取信息,并作小"说明文"式的练笔。

  第一层次:读课文,了解科学小品文在说明手段上的特点。

  1、找出每段的中心句,进行点评。

  2、重点阅读第五段,通过与其它几种动物的比较,用图表的方式、平实的说明马的身材、颚骨、眼睛、耳朵、鬣毛、尾巴等外部特征。

  第二层次: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要求是选取某一段落,以解说员的口吻写一段解说词,多角度介绍马。如家马、野马、好马、有人性的马、懂感情的马、千里马等。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知识初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如果我为马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