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知识 阅读:8926次
概要: 竹影轻叩我心,终于叩开了一个新的层面。 提起竹就不得不说竹林七贤。这群以清高、简易、明敏、俊秀、优雅作为人物鉴赏和评论基准的高逸之士,为了反对虚伪的礼教和追求个人自由多半选择了退归山林,“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他们自然与竹成了至交。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行云在空,明月在中”的高超,还可享受“天风徐来,一叶独飞”的轻逸。真不知是竹子超凡的风韵陶冶了高士们脱俗的情趣,还是他们兼有诗人与哲学家的气质滋养了竹子的摄人气韵。正如佛石所言:中国文化的精蕴,恰敛于其胸,现于其形。 至此,竹早已不是简单的为帚、为笔、为篓、为筐的原料,更是雅士们的知音,可怡神,可舒怀,可咏志。“竹下品茶则绿意盈盏,竹下饮酒则翠色满怀。”自是别有一番风味。“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与竹如此心气相通,恐他人难望郑燮项背。“竹生荒野外,稍云
竹影,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竹影轻叩我心,终于叩开了一个新的层面。
提起竹就不得不说竹林七贤。这群以清高、简易、明敏、俊秀、优雅作为人物鉴赏和评论基准的高逸之士,为了反对虚伪的礼教和追求个人自由多半选择了退归山林,“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他们自然与竹成了至交。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行云在空,明月在中”的高超,还可享受“天风徐来,一叶独飞”的轻逸。真不知是竹子超凡的风韵陶冶了高士们脱俗的情趣,还是他们兼有诗人与哲学家的气质滋养了竹子的摄人气韵。正如佛石所言:中国文化的精蕴,恰敛于其胸,现于其形。
至此,竹早已不是简单的为帚、为笔、为篓、为筐的原料,更是雅士们的知音,可怡神,可舒怀,可咏志。“竹下品茶则绿意盈盏,竹下饮酒则翠色满怀。”自是别有一番风味。“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与竹如此心气相通,恐他人难望郑燮项背。“竹生荒野外,稍云耸自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真心。”“衙前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竹具有谦谦然的君子之风,又会给人带来温和的有节制的快乐,但竹的描绘实非一日之功,画竹所谓“六分半书法”。墨竹一道,更需详审竹之阴晴变化方能随意下笔致生意具足。“成竹在胸”即由此而来。
书画,文思,感悟得以在竹空心的茎里融会贯通,畅行,并提升。
这就是竹,无花而香的竹,刚柔相济的竹,广泛的根基赋予它顽强的生命力,它因此又超越了清高的文人雅士的脆弱易折,它浸润了天地灵气而茂,而荣,“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
竹四时有变,我尤其喜欢秋竹,秋风中的竹子虽消瘦但不折腰,虽孤独但不动摇,虽忧思但不哀鸣,体现着千年的修行万世的造化,主啊,竟有这般通灵之物!竹伴着我一路走来,抚慰着我多年风雨兼程的追求。洋洋千字道不尽我对竹的感激和敬仰。大言无声,只说:
有人嫌太清,又有人嫌太瘦。都不是。
我知音。
上一页 [1] [2]
Tag:初一语文知识,初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阿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