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知识 阅读:8926次
概要:孙静 古人云:竹之为物,非草非木,不同凡草,不同俗木。 竹的清影倒映在我心里多少年了?我放思绪飞去很远…… 对竹的感情怕是要上溯到刚上学的时候。从我的第一位数学老师那里,我认识了竹笋,竹子的芽。由此引起了我对竹子的研究,便常常跑到竹园去,看竹笋一天就窜得老高;看它卸掉了外皮露出嫩绿的竹竿,就忍不住想摸一摸;看它刚长出的节怎么越靠近根部就越短呢?还有,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竹笋会从哪里冒出来……竹子对我充满了奇妙。刚从竹壳里探出的竹竿白白嫩
竹影,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孙 静 古人云:竹之为物,非草非木,不同凡草,不同俗木。
竹的清影倒映在我心里多少年了?我放思绪飞去很远……
对竹的感情怕是要上溯到刚上学的时候。从我的第一位数学老师那里,我认识了竹笋,竹子的芽。由此引起了我对竹子的研究,便常常跑到竹园去,看竹笋一天就窜得老高;看它卸掉了外皮露出嫩绿的竹竿,就忍不住想摸一摸;看它刚长出的节怎么越靠近根部就越短呢?还有,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竹笋会从哪里冒出来……竹子对我充满了奇妙。刚从竹壳里探出的竹竿白白嫩嫩柔柔弱弱,你都担心它会不会被风吹折。放心好了,它见风就会迅速变硬,再长出两片叶子为它摇旗助威。再大的风也奈它不得,相反,只会让它叫得更响更欢。
竹有着非同一般的坚韧。
那时候作为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对竹的感觉是质朴的,甚至仅仅是物质的。可是,所谓的感情往往是沉淀后升华出来的一丝最纯最美的回忆,回忆里有对逝去的童年的朦胧的怀想,还有对那段永不回头的无忧无虑的岁月的“憧憬”。
而后就渐渐长大了,看得多了听得多了便有了真真切切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滋味。初一的时候不知为何突然对国画有了浓厚的兴趣,这个用水墨表现的体裁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我兴高采烈的每天“挥毫泼墨”恨不能化作一缕墨香融入它悠远的韵味中。画国画很自然就涉及到了竹──这个寄托了从古到今无数名士君子清高的心态不羁的性格的特殊物种,似乎因了它的存在无数飘荡在凄风苦雨中的落魄的心便有了归宿。而我,生在和平年代衣食无忧却像专为了追逐先人的遗风般痴狂的喜欢上了竹,成天旋转着一双不知所以然的眼睛四处搜寻着竹的清影,每每发现丁点踪迹总是欣喜若狂就像他乡遇见故己。我的墙上案上课本的空隙全部充塞着竹清瘦的身影,大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气概。而且很长时间以来我固执的认为竹具备最完美的线条和优雅的姿态,那是无与伦比的美。
高中时代思想的独立和性格的健全为我深化对竹的感情提供了可能。学校围墙内的某一角落有一泓清泉,绕泉就是一丛修竹,我像发现新大陆般为其命名:“沁园”,从此这里成了我的私人角落。雨后初晴我踏着潮气探访它的新生儿竹笋,枯黄的外皮下展现着生命的新奇;阴雨绵绵我踩着泥水询问它们无恙否?紧紧挤在一起的身影带给我会心的一笑和一丛盎然的清新,我便觉得纵有千种困难在它的微笑里也不足挂齿。有时候我也在它的林间小憩,它庇护下的喜阴众草长得翠绿葱茏,还有悠然自得的小蜗牛。才又明白竹并不是难以接近的,并不只有不同流合污的风范更有仁慈善良的爱心。
竹一节一节的提升着我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追求。
基于这种追求我全力投入了专业学习,并为此开始了半年多四处飘流的生活。激情和梦想与喧嚣和浮躁同在,我终日忙碌忘了身在何方将去向何方。直到有一天我听见了来自内心的呼唤,并顺着它的指引走进了济南植物园,欢快的溪声尽处,是郁郁葱葱的、久违的竹!我远远的站着望着,莫名的就想哭,泪还未湿满眼眶,笑意却已盈满我的脸庞漾向心间。走进它的深处倾听问候与细诉,萧萧竹声如一把神奇的梳子,理顺了繁杂的思绪直指通达的前方。风拂过叶间枝间,“唰啦啦”没有音符却是世间最美妙的乐声,清爽,清雅,清幽。
当我带着坚定和宁静的心态又踏上征程的时候,我深知竹声里的喻意:人世间最难得的是内心的恬淡与平凡,它无关乎你的地位、收入和状态。
竹蕴含着许多人终其一生也不明了的哲理。
现在我来到了这里──东门和电教馆守候着竹的学校。也曾因有形的压力蓦然卸掉而产生的懈怠,但又被无形的引力拉着肃立于竹前。家乡的竹北国的竹不改其翠绿与傲然,光洁硬挺的竹竿昭示着它不变的性格,它坦然生长在寂静的角落并不刻意求得别人的注视。超然而不轻狂,成熟而不世故,似有思而不为思所羁,似有虑而不为虑所郁,自然朴实,明净深邃。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知识,初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阿庆·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