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翁臧克家,笑声穿越一个世纪的时空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知识 阅读:8325次
概要:茅盾认为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闻一多也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意义。” 臧克家说:“我是个执著人生、热爱祖国与人民的人。有志向,富热情,易激动,爱朋友。由此,日夜燃烧,受大苦,得大乐。” 臧老走了。臧老在我的心目中却永远是那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因为定格在我记忆屏幕上的臧老形象是开怀大笑。臧老的笑太有魅力了。和臧老在一起,没有不被他的笑而感染的。他常常毫不掩饰地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像绽开的菊花,那笑
诗翁臧克家,笑声穿越一个世纪的时空,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茅盾认为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朱自清评曰:“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王统照称道:“(臧克家的出现)真像在诗坛上掠过一道火光。”
闻一多也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意义。”
臧克家说:“我是个执著人生、热爱祖国与人民的人。有志向,富热情,易激动,爱朋友。由此,日夜燃烧,受大苦,得大乐。”
臧老走了。臧老在我的心目中却永远是那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因为定格在我记忆屏幕上的臧老形象是开怀大笑。臧老的笑太有魅力了。和臧老在一起,没有不被他的笑而感染的。他常常毫不掩饰地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像绽开的菊花,那笑声发自肺腑,有时他还笑得身子往后仰,双手拍击着沙发的扶手,那节奏仿佛传达着心跳的律动。
十二卷本的《臧克家全集》最近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厚厚的十二本新书拿在手里,我最先翻看的是每本书前面的一帧帧照片,我发现,臧老在照片中留下的神态最多的还是笑,他笑看人生,笑对历史,笑迎未来。笑,其实是臧老精神世界的直接映射。再重读臧老的诗作,从诗行里,我分明听到一种爽朗的笑声,它穿越近一个世纪的时空震动着我的耳膜;我也分明看到一位世纪老人的笑容,它让我沉浸在诗歌意境时眼前始终保持着一份灿烂。我不是诗歌研究者,关于臧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关于臧老诗歌的成就,我显然没有发言权。但我是一位诗歌爱好者,也是一位诗歌受益者,何况臧老的诗歌对我的影响,是从我的少年时期就开始的,贯穿了我的精神成长史。也不知是臧老的笑影响了我读诗歌的感受,还是因为我读诗歌有一种特别的感受才记住了臧老的笑,不管怎么说,臧老的诗歌是与他的笑连在一起的,这种笑就是一种乐观精神。我以为,在臧老的诗歌创作中,始终贯穿着这种乐观精神。
臧老的乐观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是直接的倾泻,它就像晴空万里的阳光照射,我们会感到火辣辣的热度。老人在1992年写的一首短诗《我》对此作了最凝练的表达:“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臧老的诗就是一团点燃人们激情的乐观的火。后来,臧老又对这首小诗作了一个附记,他说:“我是个执著人生、热爱祖国与人民的人。有志向,富热情,易激动,爱朋友。由此,日夜燃烧,受大苦,得大乐。”这是老人坦诚的自白。
臧老的乐观精神源于他顽强的生命力。臧老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面对苦难、痛苦,无论是政治的迫害、生存的压力,还是疾病的折磨,他从来就没有屈服过,总是以顽强的意志与之抗争。也许面对苦难他会心生悲愤,但不会悲观,更不会绝望,而悲愤更激起他抗争的决心。年轻时我读臧老的《老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揭露,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广大农民受苦受难的悲愤之情。但我也在想,诗歌的最后一句:“它抬起头望望前面”,这匹受苦受难的老马在“眼里飘来一道鞭影”的时刻却“望望前面”,它要看什么呢,它看见了什么呢?也许这是对压迫的一种仇恨表达,也许是越过鞭影憧憬着天边的亮光。总之,这是一匹倔强的老马,决不低下尊严的头。这其实就是臧老人格的真实写照。纵览臧老一生的诗作,我们读不到消沉,凄凉,哀怨,颓废,厌世,绝望。这是由臧老的人格所决定了的。在忧患面前,臧老说:“你会心和心紧靠拢,组成力,/促生命再度的向荣。”面对矿工黑暗的生活,臧老说:“捣碎这黑暗的囚牢,/头顶落下一个光天。”当“夜的黑手摘去了天灯”时,臧老告诉我们:“你看什么都在咬紧牙根久等,/久等雄鸡喔喔的一声。”他还要变成一只黎明鸟,“给夜撞丧钟”,“它将唤到一个/金光灿烂的黎明。”《春鸟》是臧老的一首佳作,也是臧老所钟爱的一首,臧老晚年写了一篇谈《春鸟》创作经过的文章,题目就是《激昂悲愤的高歌》,他介绍说,写作这首诗的那几年,他为了参加抗日战争,四处奔走,但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一再地受到压迫和打击,“心里的悲愤一层又一层像污泥一样压在胸口上,在这种情况下我才写下了这篇诗!”但他不是单纯为了发泄心中的悲愤之情,“这首诗,呼出我对自由、解放的心声,喷出了我对窒息人的环境与权势人物的胸中愤怒之火”,诗人呼喊着:“人类听到了你的歌声/活力冲涌得仿佛新生……/而我,有着同样早醒的一颗诗心,/也是同样的不惯寒冷,/我也有一串生命的歌,/我想唱,像你一样,/但是,我的喉头上锁着链子,/我的嗓子在痛苦地发痒。”事实证明,谁也锁不住臧老的喉头,生命的歌源源不断地从他的心底迸发出来,而我们在臧老的生命的歌中,强烈感受到了给人振奋的乐观精神。
[1] [2]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知识,初一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一语文知识
上一篇:《音乐巨人贝多芬》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