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评分标准:本题5分。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12.①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②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③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④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⑤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⑥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评分标准:本题8分。每句1分,多字、丢字、错字一律不给分。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超过4题则以前4题为准。若文字涉及版本区别,酌情处理]13.① (3分)D [“莫问当年事”中饱含作者的沉痛,东流的渭水也非“顺其自然”之意,诗人其实希望读者从物是人非中思索历史的教训。“行人”可指友人,也可指诗人自己。② (4分)[答案示例](1)眼前处境之愁(思乡之愁):诗人远离家乡,一旦登高,看到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思乡之情涌上心头。(2)物是人非、王朝衰败之愁:秦苑汉宫的荒芜,展现着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评分标准:点出两种愁,各1
2017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标签:高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评分标准:本题5分。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12.
①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②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③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④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⑤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⑥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评分标准:本题8分。每句1分,多字、丢字、错字一律不给分。限选其中4道题
作答,超过4题则以前4题为准。若文字涉及版本区别,酌情处理]
13.① (3分)D [“莫问当年事”中饱含作者的沉痛,东流的渭水也非“顺其自然”
之意,诗人其实希望读者从物是人非中思索历史的教训。“行人”可指友人,也可指
诗人自己。
② (4分)[答案示例]
(1)眼前处境之愁(思乡之愁):诗人远离家乡,一旦登高,看到蒹葭杨柳,居然略类
江南,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2)物是人非、王朝衰败之愁:秦苑汉宫的荒芜,展现着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
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
[评分标准:点出两种愁,各1分;有分析,且较合理,各1分]
14.(12分)[答案要点]
①本句现多指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比如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
气氛等(理解准确,2分)。②另举一例(1分),解释出诗句的本意(2分),分析出
言外之意(3分)。③语言表达(4分)。[常见举例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王国维提到的治学三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任意一句等]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5. (3分) C [A.“都是围绕着如何指导农事确定的”不准确的;B.主要依据是基本的气候现象及其规律,还有物候现象及其规律;D.是顺应自然不是改造自然]
16. (4分) [ 答案]依次为② ④ ① ③
17. (5分) [答案要点]
作者认识:不是灵丹妙药,更不能说是糟粕。
依然有用:在大部分地域,还是可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因之而产生的民俗、民
谚,已然成为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水乳交融。
作用受限:二千年的气候变迁,导致其实用性下降;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有差
异,东西各不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评分标准:作者认识,1分;“依然有用”“作用受限”两个方面,一条2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8.(4分)A、C[B“对马遭受不公正待遇而大材小用的愤慨”于文无据。D“引入故事”与“回忆无限辛酸往事时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之间不存在“说明”关系,“生动形象”更无从谈起。E“追求真相与正义的品格”无由得出;“我”的反应也未“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达到高潮”]
[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项2分]
19.[答案要点]
①坚强刚毅
②深沉静默,宠辱不惊
③有自尊和对军马的独特的见解
④有对于自己信念坚守与执着
⑤有不从流俗的品性
[评分标准:本题6分。任选其中3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形象特点”概括,1分;结合作品简析,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结论,能自圆其说,酌情赋分]
20.[答案要点示例]
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马的深沉、宽厚、冷峻、沉静等性格特点。
②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将“我”执着地想要探究马为何盲目的心愿表达得非常恳切。
③运用了人称的变化,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便于与马对话交流,使文章的情感性
得到增强。
……
[评分标准:本题5分。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语言运用手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语言要表现什么,1分,语言如何表现,2分);“运用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发现,视其自圆其说程度酌情赋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