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练习《赤壁赋》课文评点» 正文
  1. 《赤壁赋》课文评点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480

概要: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赤壁赋》课文评点,标签: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愀(qiǎ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可译为“端正”“整理好”。危坐,端坐。“何为”即“为何”,为什么。然,这样。再如:“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王安石《伤仲永》)。)[点拨: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本段文字来,承上写“乐”,启下写“悲”。通过“客曰”从反面揭示一个“悲”字。]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是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此非……乎”表否定反问判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夏口,城名,在现在湖北武昌西面的黄鹄山上。武昌,现在湖北鄂城(不是现在的武昌)。缪(liáo),缭、盘绕。此,这地方。周郎:周瑜。周瑜作中郎将时才24岁,当时人们称他“周郎”,后世沿用这个称呼。“此非……乎”同上。)[点拨:借着景物、地区的关合,从客的口中,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来感叹现实人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诚然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方,当。破,使……破,可译为“攻破”。破荆州,公元208年,曹操南击荆州,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已死,刘表的儿子刘琮(cóng)投降曹操。荆州,在现在湖北、湖南一带。下江陵,刘琮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又在当阳的长坂击败刘备,进兵江陵。下,攻占。江陵,当时荆州首府。东,向东。舳(zhú)舻(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蔽:遮蔽,遮满。酾(shī)酒:斟酒。状语“临江”置于动词“酾”之后。槊(shuò),长矛。固,本来、诚然。安,哪里。安在,介词宾语前置,应为“在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即“于江渚之上渔樵”,介词短语后置。渔樵,打鱼砍柴,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渚,江中小洲。于,在。《三国演义》“开篇词”有“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句,源于此。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一叶,形容船小。扁(piān)舟,小船。匏(páo)樽(zūn),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状语“于天地”置于动词“寄”之后。蜉蝣(fú yóu),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只能活几小时,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渺,像……一样渺小。粟(sù),小米。)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哀,以……为哀,可译为“哀叹”。穷,尽。挟(xié),携带,这里是结伴的意思。抱,怀抱,相随。骤得,数得,即多有所得。遗响,余音,指箫声。状语“于悲风”置于动词“托”之后。)[点拨: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客连用了两个问句,这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客的回答,表现一种消极悲凉的社会人生观点。把人类社会同宇宙自然对立起来,又把个体的人同社会整体加以分割,那当然看不到全部历史舞台上威武雄壮的戏剧的持续演出,也看不到人类虽然依赖自然但更要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悲观厌世或消极出世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惘。苏轼也是如此。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念奴娇》词不也是说“人生如梦”吗?而这样的思想感情,作为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却被苏轼结合着景物地区的特征,从历史到现实,从具体到一般,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出来,使读者一点也不感到有任何枯燥的说教意味。通过主客的问答,使文中的思想情感跌入低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课后练习高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高一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赤壁赋》词语古今异义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