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练习《〈诗经〉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正文
  1. 《〈诗经〉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945

概要: 3、开放探究: 阅读《君子于役》,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 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 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 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诗经〉两首》素质教育新学案,标签: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3、开放探究:

    阅读《君子于役》,回答问题:

                君子于役,
               不知其期。
               曷至哉?
               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
               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
               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
               苟无饥渴!

   ⑴ 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⑵ 下面对《君子于役》上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点明全篇主旨,陈述了所咏之事。用“不知”来说明丈夫役期之长。这两句是第一层:妇人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B、中间四句勾画出一幅典型农村晚景图,画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并且以此来反衬主人公的不平静心境:家畜出入尚且有时,而人却无归期。

    C、最后两句极言思念丈夫很深,以致不能自已。

    D、“曷至哉”是反问句,女主人公用反问的方式来揭露封建统治苛酷的兵役给千万个家庭带来痛苦的罪行。

   ⑶ 简述诗歌中所写的乡村晚景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资料下载

  《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初三语文课后练习初三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三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诗经〉两首》多音字注音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