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试卷集【原创】(2套)» 正文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试卷集【原创】(2套)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557

概要: 第六单元A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不见曦月()素湍绿潭()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艨艟数百()如履平地()雾凇沆砀()藻荇交横()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属引凄异() ③沉鳞竞跃()④吞天沃日() 3.默写。(6分)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 。 ③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④渡远荆门外,。山随平野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⑤《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⑥《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4.填空。(3分) ①《三峡》作者是,该文选自《》。文中的“清荣峻茂”一句共写了个对象,它们依次是。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了山中景物,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在后世传用中,这两句诗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试卷集【原创】(2套),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第六单元A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不见曦月()素湍绿潭()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艨艟数百()如履平地()雾凇沆砀()藻荇交横()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属引凄异()

③沉鳞竞跃()④吞天沃日()

3.默写。(6分)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是:,



③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④渡远荆门外,。山随平野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⑤《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⑥《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4.填空。(3分)

①《三峡》作者是,该文选自《》。文中的“清荣峻茂”一句共写了个对象,它们依次是。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了山中景物,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在后世传用中,这两句诗得到了引申和阐发,常用来说明这样的道理:。

5.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6.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饮食百物皆倍穹时。

D.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二、文言文阅读(45分)

(一)(17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晴初霜旦()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5] [6] [7]


10.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

11.从文中找出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2分)

12.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色。(2分)

夏春秋

13.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2分)


14.请你调动想象,用形象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3分)



(二)(14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试卷集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