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案» 正文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案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917

概要:内容预览: 25、《诗词曲五首》学案 教师寄语:徜徉于诗的海洋,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重难点: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基础知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 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诗词曲五首》学案,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内容预览:
25、《诗词曲五首》学案
教师寄语:徜徉于诗的海洋,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重难点: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基础知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
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2.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联系全诗任选下面一句,加以赏析。
其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其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2、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都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任选一首说一说)
五、达标测试
(一)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__,字____,____人,__代诗人。“歌一曲”指的是____的《 》。《赤壁》作者____,__代诗人。《过零丁洋》选自《 》,作者____,字____,又字____,自号____,___,____人,____(朝代)诗人。《水调歌头》作者____,字____,自号____,______人,__代文学家, “水调歌头”四字,是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____,字____,号____,____人,__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____。
(二)阅读理解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

[1] [2]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学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