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文言知识
-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757次
概要: ⑵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 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⑶表承接关系,译为“接着”,也可不译。 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⑷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⑸表修饰关系,译为“地”或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⑵ 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
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⑶ 表承接关系,译为“接着”,也可不译。
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⑷ 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⑸ 表修饰关系,译为“地”或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⑹ 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
如:“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4、“也”语气助词,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但它的基本用法是在表上述各种语气的同时,对某种事物或情况表示肯定和确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呢、吧、吗”等。
⑴ 表判断语气,相当于动词“是”。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⑵ 表陈述语气,可译作“了”。
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⑶ 表疑问语气,可译作“呢”“吗”。
如:“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⑷ 表感叹语气,可译作“啊”。
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⑸ 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如:“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上一页 [1] [2]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醉翁亭记》同步轻松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