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练习《醉翁亭记》优化测控» 正文
  1. 《醉翁亭记》优化测控

  2. [10-10 23:15:55]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799

概要: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8、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0、概括本段大意。 11、把“

《醉翁亭记》优化测控,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8、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10、概括本段大意。

 11、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作者用禽鸟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____________之乐。

 13、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三)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盖⑴亭之所见⑵,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⑶。涛澜汹涌,风云开合。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⑷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⑸,不可久视。今乃⑹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父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鹜,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⑺。

  注:

  ⑴ 盖:大概。有提示缘由的作用。

  ⑵ 亭之所见:在亭上能看到的。

  ⑶ 一舍:三十里。

  ⑷ 鱼龙:泛指水中动物。

  ⑸ 动心骇目:使心振动,使视觉惊奇。

  ⑹ 乃:竟然。

  ⑺ 称快世俗:使世间普通人称为快事。

 14、比较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文中描写“快哉亭”下江中景物变化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写“快哉亭”命名的两方面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17、我们的家乡有许多让我们引以自豪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请你选择你最熟悉和最喜欢的一处向游人介绍。

    要求:自拟题目,语句通顺,2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一、

  1、láng yá chú huì yǔ lǚ gōng fēi

  2、⑴ 情趣  ⑵ 清  ⑶ 背负东西  ⑷ 遮盖

  3、⑴ 醉 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⑵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4、⑴⑶  ⑵⑹  ⑷⑺  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课后练习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二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