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B、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C、本文借千里马因不遇伯乐而被埋没于世的故事,说明了众多的才智之士不得重用的真正原因,在于没有遇到像伯乐那样知人善任的人。D、本文就有马无马问题反复进行论述,说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以呼吁社会能有更多的像伯乐那样的人,使天下人才各得其用。【答案】一、1、⑴A ⑵A ⑶A ⑷B⑸A ⑹B ⑺A ⑻A2、⑴两马并驾⑵犹,尚且 等同, 一样⑶拿,握 面对⑷通“饲”,喂 竭尽⑸正确的方法3、⑴B ⑵B ⑶A ⑷C4、⑴通“饲”,喂 吃⑵用鞭子打 马鞭⑶难道,表反问 大概,表推测⑷能力 能够5、⑴“见”通“现”,表现,表露⑵“食”通“饲”,喂 材通“才”,才能⑶“邪”通“耶”,肄问词,相当于“吗”二、1、① ③ ② ④2、⑴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⑵喂马的人不能按照它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⑶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3、托物寓意能识别人才的人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马说》习题精选,标签:初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答案】
一、1、⑴ A ⑵ A ⑶ A ⑷ B ⑸ A ⑹ B ⑺ A ⑻ A
2、⑴ 两马并驾 ⑵ 犹,尚且 等同, 一样 ⑶ 拿,握 面对 ⑷ 通“饲”,喂 竭尽 ⑸ 正确的方法
3、⑴ B ⑵ B ⑶ A ⑷ C
4、⑴ 通“饲”,喂 吃 ⑵ 用鞭子打 马鞭 ⑶ 难道,表反问 大概,表推测
⑷ 能力 能够
5、⑴ “见”通“现”,表现,表露 ⑵ “食”通“饲”,喂 材通“才”,才能 ⑶ “邪”通“耶”,肄问词,相当于“吗”
二、1、① ③ ② ④
2、⑴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⑵ 喂马的人不能按照它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 ⑶ 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
3、托物寓意 能识别人才的人 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D
8、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段: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
9、B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