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课堂实录合集(315页可下载)» 正文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课堂实录合集(315页可下载)

  2. [10-10 23:17:41]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阅读:8196

概要: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③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及课堂实录合集(315页可下载),标签: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http://www.85jc.com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
②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
③继续组织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一步拓展思维,深刻领悟文中的启示: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讨论这个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得深刻一点,对“困难”的理解全面一点: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小困难,如一道难题做不出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卖报纸时不好意思张嘴等;更应该是比较大的,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自己学习成绩落后;父母下岗,家庭经济拮据……
总结全文
①让学生再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②教师小结: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③背诵(或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Section targeting

布置作业
阅读《迷途笛音》,简单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点评
本案教学流程设计为整体感悟——探究研读——拓展延伸三大板块。
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既注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学地位,又注重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开展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探究性阅读、拓展与延伸等教学环节更是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体验反思接受正确的审美观与情感熏陶,而对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另外,本教案在注重启迪学生开展思维活动的同时,并没有忽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理念。
师:请哪位同学帮帮他们?
生2:精神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又高兴又满足。这是我查资料得来的。
师:很不错,不清楚的地方查资料弄明白,这种学习态度值得我学习。你有难题要大家帮忙吗?
生2:“项为之强”“为之怡然称快”“以虫草为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都有“为”,我想知道他们的读音都一样吗?各是什么意思?请陈可馨帮我。
生3:我只知道意思,读音不很清楚。“项为之强”和“为之怡然称快”中的是“因为”,“以虫草为林”中的是“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中的是“被”。
师:这是一词多意,陈可馨同学肯定是花了不少工夫弄清楚的。“为”的读音有两个,前面两个是第四声,后面两个是第二声。陈可馨你有难题要大家帮忙吗?
生3:“私拟作群鹤舞空”中的“私”我想请肖豪帮忙。
生4:我妈妈经常讲“私房钱”,我想“私”就是“自己的”。老师,“鹤唳云端”中“唳”是“鸣叫”的意思,我记得有一个成语就有这个字,可我忘了是哪个成语,请许明轩告诉我。
生5:对不起,我不知道。李会是我们班的成语大王,我想她肯定知道。
生6:风声鹤唳。
师:大家能够由此及彼,这就是学习的主动性。李会,你有难题要大家帮忙吗?
生6:“兴正浓”的“兴”是“兴趣”的意思,课后习题告诉我们这是加字法,我想知道文言文中哪些词的解释可用加字法?
师:大家再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文言词的解释用了这种方法?
生7:“必细察其纹理”中的“细”是“仔细”,“察”是“观察”。
生8:“果如鹤唳云端”中“果”是“果然”
生9:“驱之别院”中的“驱”是“驱赶”。
师:文言文中很多词是单音节词,现在变成了双音节词,对这样的词我们只要根据语境组词就行了,这就是“加字法”。除了这种方法,课后习题还告诉我们一种“换字法”。如“方正浓”中的“方”,现在仍有“方”字,组词有“方向”“对方”等词,和本课语境结合起来解释不通,就不能用“加字法”,只能用换字的方法,换成“正“。大家再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文言词的解释用了这种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课后练习初一语文课后习题答案语文学习 - 语文课后练习 - 初一语文课后练习

上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女娲造人》学案(学生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