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内容预览: 七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 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 罗有志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捉虾蟆,鞭数十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徐喷以烟 二、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
内容预览:
七年级(上)文言文高效训练
湖北省孝感市祝站二中 罗有志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捉虾蟆,鞭数十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徐喷以烟
二、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蹲其身,使与台齐。
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2)( );(3)( )
(1)、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2)、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3)、A、细察其纹理(细小) 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
四、简答题
1、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答: ______
3、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丰富想像:_________ ⑵仔细观察:__
4、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⑴ ⑵
5、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6、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一、(1)通“僵”,僵硬 (2)被 (3)鞭打 (4)观察 (5)慢慢地
二、①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②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③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④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三、(1)B (2)A (3)A
四、1、本文记述了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
2、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3、⑴丰富想像的语句如:①以丛草为林 ②以虫蚁为兽 ③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⑵仔细观察的语句如:①见二虫斗草间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观蚊如鹤 神游草丛(花台) 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
5、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6、 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