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例1】①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②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③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④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⑤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⑥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考点精练1.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重庆卷第)2.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浙江卷)3.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江西卷)4.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短时小到中雨。(安徽卷)5.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广东卷)考点6 不合逻辑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r
病句常见的六种类型及病句盘点,标签:高中语文基础知识,http://www.85jc.com【例1】①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②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③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加困难。
④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⑤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⑥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
考点精练
1.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5、6月份,(重庆卷第)
2.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暇,充满幻想。(浙江卷)
3.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江西卷)
4.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短时小到中雨。(安徽卷)
5.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广东卷)
考点6 不合逻辑
一、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三)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二、何
(一)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翻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二)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通“呵”,可译为喝斥。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斥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三、乎
(一)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揣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