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向字典鞠躬薛景文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 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 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
向字典鞠躬 阅读答案,标签:现代文阅读技巧,http://www.85jc.com向字典鞠躬
薛景文
① 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 “ ” “ ” “ ” “ ” 眼睛一亮
②
这些年来,总是见到
“
念白字”
的新闻。比如苏轼的“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绮”
读音为qǐ
,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吗?王菲却唱成了yǐ
。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
未完的‘
龃龉’”
一句唱成了“
未完的‘zǔ yǔ’”
。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 yǔ
,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
为zǔ
,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
才女”
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
“
羽扇纶巾”
的“
纶”
(guān
),唱成了“
伦理道德”
的“
伦”
。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
念白字”
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
带着字典拍片”
,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③
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
“
帅哥”
;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
艺高胆不大”
,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
严谨”
,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
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
④
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
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
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
1.
第
②
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
。(
2
分)2.
第
①
段中“
眼睛一亮”
在文中的意思是。(
3
分)3.
第
③
、④
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
;第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