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答案“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阅读答案» 正文
  1.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阅读答案

  2. [10-10 23:19:18]   来源:http://www.85jc.com  文言文阅读答案   阅读:8268

概要: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奉世长女媛以选充内宫,为元帝昭仪,产中山孝王。元帝崩,媛为中山太后,随王就国。奉世长子谭,太常举孝廉为郎,谭弟野王、逡、立、参至大官。参字叔平,学通《尚书》。少为黄门郎给事中,宿卫十余年。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甚可观也。参,昭仪少弟,行又敕备,以严见惮,终不得亲近侍帷幄。参多病。永始中,超迁代郡太守。以边郡道远,徙为安定太守。绥和中,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中山王见废,故封王舅参为宜乡侯,以慰王意。参之国,上书愿至中山见王、太后。行未到而王薨。王病时,上奏愿贬参爵以关内侯食邑留长安。上怜之,下诏曰:“中山孝王短命早薨,愿以舅宜乡侯参为关内侯,归家,朕甚愍之。其还参京师,以列侯奉朝请。”五侯皆敬惮之。丞相翟方进亦甚重焉,数谓参:“君侯物禁太甚。君侯以王舅见废,不得在公卿位,今五侯至尊贵也,与之并列,宜少诎节卑体,视有所宗。而君侯盛修容貌以威严加之,此非所以下五侯而自益者也。“参性好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阅读答案,标签:文言文阅读技巧,http://www.85jc.com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奉世长女媛以选充内宫,为元帝昭仪,产中山孝王。元帝崩,媛为中山太后,随王就国。奉世长子谭,太常举孝廉为郎,谭弟野王、逡、立、参至大官。

参字叔平,学通《尚书》。少为黄门郎给事中,宿卫十余年。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进退恂恂,甚可观也。参,昭仪少弟,行又敕备,以严见惮,终不得亲近侍帷幄。参多病。永始中,超迁代郡太守。以边郡道远,徙为安定太守。绥和中,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中山王见废,故封王舅参为宜乡侯,以慰王意。参之国,上书愿至中山见王、太后。行未到而王薨。王病时,上奏愿贬参爵以关内侯食邑留长安。上怜之,下诏曰:“中山孝王短命早薨,愿以舅宜乡侯参为关内侯,归家,朕甚愍之。其还参京师,以列侯奉朝请。”五侯皆敬惮之。丞相翟方进亦甚重焉,数谓参:“君侯物禁太甚。君侯以王舅见废,不得在公卿位,今五侯至尊贵也,与之并列,宜少诎节卑体,视有所宗。而君侯盛修容貌以威严加之,此非所以下五侯而自益者也。“参性好礼仪,终不改其恒操。

顷之,哀帝即位,帝祖母傅太后用事,追怨参姊中山太后,陷以祝诅大逆之罪,参以同产当相坐,参自杀。且死,仰天叹曰:“参父子兄弟皆备大位,身至封侯,今被恶名而死,姊弟不敢自惜,伤无以见先人于地下!”

赞曰:《诗》称“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然卒死于非罪,不能自免,哀哉!谗邪交乱,贞良被害,自古而然。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功次补武安长 次:次等,差等

B.行又敕备,以严见惮 敕:整饬,严整。

C.朕甚愍之 愍:怜悯,同情。

D.然卒死于非罪 卒:突然,猝然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冯参父子在汉朝都官居高位,最终都遭谗邪陷害;冯参的姐姐是元帝昭仪,因元帝驾崩而哀帝即位,被哀帝祖母傅太后害死。

B.冯参既有才学又重礼仪品行,颇受重用,直至为宜乡侯。但被任命为代郡太守时,因为嫌路途遥远不愿赴任而被贬为安定太守。

C.中山孝王和母亲离京到了所封的地方后,冯参讲究礼仪请求去看他们,但他还在路上中山孝王就去世了。皇上答应了中山孝王生前让舅舅冯参回京城的请求。

D.冯参为人过于严谨庄肃,威严在五侯之上,遭到嫉恨。丞相翟方进很敬重他,曾善意劝他应有所改变 ,但冯参没有听从。

14.对本文作者的议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引用《诗经》中的话,高度赞扬冯参沉抑庄重的威仪,认为这是美德归聚的处所。

B.说冯参能“择地而行”,文中不近帷幄、上书愿至中山之事就是例证。

C.“不能自免”表明作者对冯参待人接行过于严肃即“物禁太甚”的态度有所批评。

D.“谗邪交乱”是自古贤良受害的原因之一,作者既同情冯参,又痛恨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11.A。应为:依次、顺次、按次序。

12.B。B项,副词,将,将要/副词,姑且,暂且。A项,介词,凭借。C项,动词,去,往,到;D项,连词,表修饰,……地,或不译。亦可表顺承,不译。

[1] [2]  下一页


Tag:文言文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技巧语文学习 - 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答案

上一篇:阅读《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附答案)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