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教案设计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教师中心稿)» 正文
  1. 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教师中心稿)

  2. [10-10 23:20:00]   来源:http://www.85jc.com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471

概要: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在左光斗参与下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认为“寸脔忠贤,不足尽其辜”。魏忠贤十分惶恐,泣诉于熹宗,客氏又从中委曲调停,结果杨涟反遭切责。左光斗又随后上书,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俱不听。次年,魏忠贤指使党徒诬陷杨涟、左光斗,说他们接受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贿赂,为他祈求减罪。七月,下杨、左等人于狱;八月,在狱中杀害了他们,决熊廷弼于市。九月,熹宗赐魏忠贤印文曰“顾命元臣”,赐客氏印文曰“钦赐奉圣夫人”。政治之黑暗,于此可见一斑。 三、诵读第1段。 1.诵读的准备。步骤是:先默读一遍,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向教师质疑;然后根据教师提问给课文加评点;最后归纳本段大意(以下2段教学步骤 与此相同,不再注明)。主要问题是:①左光斗发现史可法是不是带有偶然性?(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又含有必然。旧时富家子弟应试大多住城中豪华旅馆,贫家子弟则住城外古寺。)评点:“微行入古寺”正是为了发现人才。② 左光斗读史可法文后为什么不当即叫醒他?(史伏案而卧,说明他夜读甚苦,所以不叫醒他。)评点:“解貉”“掩户”,怜才之意何深。③

鸿门宴、左忠毅公逸事、庖丁解牛、琵琶行(教师中心稿),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在左光斗参与下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认为“寸脔忠贤,不足尽其辜”。魏忠贤十分惶恐,泣诉于熹宗,客氏又从中委曲调停,结果杨涟反遭切责。左光斗又随后上书,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俱不听。次年,魏忠贤指使党徒诬陷杨涟、左光斗,说他们接受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贿赂,为他祈求减罪。七月,下杨、左等人于狱;八月,在狱中杀害了他们,决熊廷弼于市。九月,熹宗赐魏忠贤印文曰“顾命元臣”,赐客氏印文曰“钦赐奉圣夫人”。政治之黑暗,于此可见一斑。
三、诵读第1段。
1.诵读的准备。
步骤是:先默读一遍,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向教师质疑;然后根据教师提问给课文加评点;最后归纳本段大意(以下2段教学步骤 与此相同,不再注明)。
主要问题是:
①左光斗发现史可法是不是带有偶然性?(是偶然,但偶然之中又含有必然。旧时富家子弟应试大多住城中豪华旅馆,贫家子弟则住城外古寺。)
评点:“微行入古寺”正是为了发现人才。
② 左光斗读史可法文后为什么不当即叫醒他?(史伏案而卧,说明他夜读甚苦,所以不叫醒他。)
评点:“解貉”“掩户”,怜才之意何深。
③“召入”,“拜夫人”,说明了什么?(待之如家人)“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左公志在振兴国家、锄奸去恶,看到当前国事不可收拾,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
评点:“继吾志事”,期待之殷。
本段大意:叙述左光斗发现史可法,十分器重他的抱负和才能,对他寄予殷切的期望。
2.诵读练习并检查。
检查的重点是“庑下一生伏案卧……惟此生耳”这一节。“吾诸儿碌碌……”一句尤其要反复诵读,仔细品味。
四、复习本节内容
第二课时
(四)诵读第2段。
1.诵读的准备。
解释疑难:
①厂狱——这里指东厂监狱。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永乐十八年(1420)在京师东安门北设东厂(原址即今北京市东城东厂胡同),由宦官掌管,从事特务活动,有事可直接报告皇帝,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又在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也从事特务活动,后因遭到反对、被迫撤销。
②被炮(p2o)烙——遭受炮烙的刑罚。
③更敝衣,草履——“敝衣”后的逗号可取消或改为顿号。
④“为除不洁者”的“为”——通“伪”饰也。
⑤筋骨尽脱——筋骨与肉分离。
主要问题:
①为什么要先交代“逆阉防伺甚严”“左公被炮烙”这些情况?(前者为下文左公语做铺垫,后者为下文写左公肖像作铺垫。)
评点:交代背景、为下文设伏。
②“席地倚墙而坐……筋骨尽脱”。这段话是写什么的?有什么用? 评点:写人物肖像、神态。照应上文“旦夕且死”。揭露阉党用刑残酷。从“倚”、“坐”可见其刚强精神。
③“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表现了什么?
评点“虽旦夕且死”,而刚毅之气沛乎天地之间。
④左光斗深责史可法是为了什么?“摸地刑械作投击势”有什么用意?(史来探监,出于真挚而深厚的情谊,但危险性极大;左光斗深责备,是为了使他不要感情用事,而要看到当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的形势,要以大局为重,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的形势,要以大局为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担。“作投击势”是催他迅速离去,以免被“奸人构陷”。这说明左光斗死仍唯国事是念。) 评点:肝胆照人之语。
⑤史可法说的“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也”,这句话有什么含意?(从侧面表现出左光斗对国家对朝廷一片忠心,身遭奸人构陷、酷刑折磨而全不在意,虽在弥留而忠毅之志弥坚。)
评点:高度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本段大意:叙述史可法探监、左光斗责以大义。
(五)诵读第3段。
1.诵读的准备。
(1)提问:本段只叙述一件事,试用作者原话加以概括。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如果删去“使将士更休……铿然有声”这一段话,是否影响上下文的连贯性?(不影响。)好不好呢?(不好,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史可法忠于职守、严格律己的形象。)
评点:生动的历史细节。
(2)继续提问:作者这样来塑造史可法的形象有什么目的?(生动地显示了左光斗对他进行教育的结果,也说明了左光斗有知人之明。)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下恐愧吾师”。)
评点:“下恐愧吾师”,本段要害。
(3)教师指出:史可法对抗农民起义军,是他的局限性之所在;但后来他督师扬州,拒降多尔衮,最后以身殉国,是值得高度赞扬的,这也是左光斗的教育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案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高一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诗经》两首(网友来稿)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