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说错了,李老师可要不吝指教哟。编辑 删除 2004/07/21 10:25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章共 929 字节] 湖畔初阳 头衔: 论坛版主信息:威望: +5魅力:经验:现金: 3247 瑞文币存款: 没开户贷款: 没贷款来自: 保密在线: 47 时 04 分 36 秒总发贴数: 290 篇精华贴数: 2 篇注册日期: 2004/06/03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 4 楼] 《咏雪》一文是哪个版本的,是哪个年级的,所上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如何?如何少了这些相关资料,来评价一堂课好不好,或是一篇教学设计好不好,我以为条件不够。 李研老师当然有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但我以为点评还是只关注细节,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理论视野,只关注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甚至教学细节,而没有从宏观上把握设计的初衷对不对,好不好,一憾。 我以为上述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 不明确,从“导读《咏雪》——“学会”留点时间给古诗文”,“由“学会”走向“会学””这两句话来看,教学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
一个老师的《咏雪》研究课和李研的点评,标签:初二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编辑 删除 2004/07/21 10:25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章共 929 字节]
湖畔初阳 头衔: 论坛版主
信息:
威望: +5
魅力:
经验:
现金: 3247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47 时 04 分 36 秒
总发贴数: 290 篇
精华贴数: 2 篇
注册日期: 2004/06/03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 4 楼]
《咏雪》一文是哪个版本的,是哪个年级的,所上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如何?如何少了这些相关资料,来评价一堂课好不好,或是一篇教学设计好不好,我以为条件不够。
李研老师当然有独到的眼光和丰富的经验,但我以为点评还是只关注细节,没有上升到更高的理论视野,只关注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甚至教学细节,而没有从宏观上把握设计的初衷对不对,好不好,一憾。
我以为上述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 不明确,从“导读《咏雪》——“学会”留点时间给古诗文”,“由“学会”走向“会学””这两句话来看,教学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姑且不论这样的目标是否合理,且看中间的具体步骤,(正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自我),并没有根据阅读能力的训练要求去进行,因而目标的落实便是情理中事。从行文的详略看,教师显然得意于后半部分的“读出想像”和“课后迁移”,问题是对“这一课”的理解和掌握尚未落实,想像和迁移便也失了基础,这一点李研老师已经有详细的点评了。
二是对教学内容的认识错误导致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从智慧儿童的故事导入 ,显然关注的是诗句中所体现的智慧和情趣了,尽管把文本的内容理解为教学的内容本身是一种不太正确的认识,即便如此,这一内容也并未在后文得到照应。“最喜欢其中的哪些语句,试着读出韵味来”,这一设计本来不错,只是诗句之妙仅靠朗读恐怕不够,还应该有必要的分析,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前经验,比较“撒盐”和“风絮”两个意象的特点、美感,学生认为撒盐比柳絮好,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诗句的很好的契机,只可惜教师放过了。
没有对文本的尊重和研读,于是这一教学设计的内容便干瘪、空洞得可怜了,只有生硬的导入 ,反复的朗读,孤立的文学常识介绍,再加上脱离文本的胡乱延伸。
三是选文类型处理不当。就教学步骤 来看,既不是侧重文化熏陶的定篇,也不是指导阅读的样本,而是把它当成了描写雪景的“例文”,这样的处理显然是大违课文作文和教材编者初衷的。
编辑 删除 2004/07/23 11:16am IP: 已设置保密 [本文章共 1737 字节]
李研
信息:
威望: 0 投票
魅力:
经验:
现金: 2854 瑞文币
存款: 没开户
贷款: 没贷款
来自: 保密
在线: 24 时 02 分 53 秒
总发贴数: 106 篇
精华贴数: 1 篇
注册日期: 2003/10/06
消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邮件 复制 引用 回复 [第 5 楼]
湖畔初阳的分析很有见地。从大处着眼,有利于科学地处理教材。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