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教案设计初一语文教案设计我的父亲──谈马季» 正文
  1. 我的父亲──谈马季

  2. [04-13 03:48:59]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一语文教案设计   阅读:8475

概要:天才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勤奋来体现,我父亲在他的事业上是一个勤奋的天才。当时我家住在西城马相胡同,说唱团就在石碑胡同,两地相距不到一公里,骑自行车就几分钟的路,可是父亲在团里排练和搞创作,经常几个月才回一趟家,落了奶奶很多埋怨。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父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传统节目的熟悉,对于说、学、逗、唱四门基本功的掌握,对于触类旁通的其他曲艺形式的了解,他在同一代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果把五十年代看作新旧相声的分水岭,那么新相声最大的特点是作品的创作。父亲在掌握传统的表演技巧后,大胆地将这些技巧加进了他自己的创作中。据我所知,父亲的处女作应该是一个叫“打篮球”的相声,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作为处女作“打篮球”也是很成功的。其后一九五八年他写的“英雄小八路”、五九年的“找舅舅”、六一年的“登山英雄赞”、六三年的“画像”、六四年的“三比零”,就象一个个脚印,标志了他成功的道路。这些相声经电台播出后风行一时,脍炙人口,马季的名字也变得家喻户晓。与此同时,父亲自己的风格也逐渐确立,他主张相声讽刺与歌颂并举,创立了歌颂型相声的美学原则

我的父亲──谈马季,标签:初一语文教学设计,http://www.85jc.com

  天才很多时候需要通过勤奋来体现,我父亲在他的事业上是一个勤奋的天才。当时我家住在西城马相胡同,说唱团就在石碑胡同,两地相距不到一公里,骑自行车就几分钟的路,可是父亲在团里排练和搞创作,经常几个月才回一趟家,落了奶奶很多埋怨。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父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传统节目的熟悉,对于说、学、逗、唱四门基本功的掌握,对于触类旁通的其他曲艺形式的了解,他在同一代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如果把五十年代看作新旧相声的分水岭,那么新相声最大的特点是作品的创作。父亲在掌握传统的表演技巧后,大胆地将这些技巧加进了他自己的创作中。据我所知,父亲的处女作应该是一个叫“打篮球”的相声,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作为处女作“打篮球”也是很成功的。其后一九五八年他写的“英雄小八路”、五九年的“找舅舅”、六一年的“登山英雄赞”、六三年的“画像”、六四年的“三比零”,就象一个个脚印,标志了他成功的道路。这些相声经电台播出后风行一时,脍炙人口,马季的名字也变得家喻户晓。与此同时,父亲自己的风格也逐渐确立,他主张相声讽刺与歌颂并举,创立了歌颂型相声的美学原则,这一突破为相声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良多。老舍先生一九六一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健康与笑声”中曾预言:以他(指父亲)的才力,若能不断提高思想文化,他的成就是未可限量的。

  假如没有“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历史会改写,许多中国人的命运会不一样。但假设历史是荒唐的。“文革”毕竟改变了那一代人的命运,我父亲也不例外。市井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我父亲在“文革”中是造反派,这说法不知源于何人,起自何时,却是百分之百的谬误。“文革”六六年开始时,全国各单位都在成立“革命委员会”,最初的组成也是各单位的领导人物。我父亲当时是业务尖子,被委以副主任之职,他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副主任”管什么事的时候,就刮起了打击刘少奇反动路线的风。这时候说唱团才出现了真正的造反派,我父亲象许多在位者一样,成了理所当然的打击目标,被冠以“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白专道路的代言人”的帽子。但是这比起其后的大批斗还算是“和风细雨”。我母亲就是在这时候经人介绍认识我父亲的。当介绍人向我母亲提起马季的时候,母亲凭听广播得来的印象问:“那不是老头子吗?”

  他们的第一次约会是父亲带母亲去看批判他的大字报。在当时文工团的所在地──粉楼,大字报铺天盖地,给母亲留下很深印象。我后来一直认为父亲这招很高明,一种绝妙的浪漫,一种“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浪漫。

  从他们结婚到生我,父亲都是在被批斗中渡过的。母亲抱着那个“特大号”的我从哈尔滨回到北京,父亲想请一天假到车站接我们,结果只被批准半天,下午他依旧回单位接受“帮助”。很多人以为“文革”时喷气式的批斗大会不会被用在我父亲这个年龄的一代人身上,在这一点上,父亲可能是个例外。除了他个人的专场批斗会外,他也常“荣幸”地被“邀请”在别人的批斗会上出席陪绑。他后来也常说他的第一场“专场晚会”是在文革中而非以后的一九八八年。

  我父亲一共去过两个干校,第一个是在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后因林彪一号文件,全部撤回关内,重设在河南淮阳地区。当时中直机关的干校农场都在那一带,史称“关内第一大场”。相声是“四旧”,不许说,很多和他一起去干校的演员都以为这辈子再也干不了本行了。可是父亲相信总有一天相声能回到舞台上。七三年从河南回到北京,他立即开始继续他的创作。那时的环境可想而知,凡文艺作品必须以“三突出”为原则。父亲在文革中的第一个作品“友谊颂”,写成之后修改了七个月,勉强通过了上面的审查,但电台还是不敢播,因为文革以来从没有播过相声。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五一”的纪录片,其中摄取了七分钟“友谊颂”的片段,姚文元在审片时只说:可以吧。纪录片放了,电台的人才敢在广播中放录音。父亲的三个作品“友谊颂”、“山鹰”、“海燕”是文革中仅有的相声,也是那个年代仅有的笑声,直到今天,还有不知就里的年轻人认为相声是从“友谊颂”以后才有的。

  随着“四人帮”的倒台,相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高潮,“舞台风雷”、“新桃花源记”等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段子。一九七七年在人民大会堂的国宴上,叶圣陶老人兴冲冲地端着酒杯走到我父亲桌前祝酒,连声夸赞“新桃花源记”:“马季呀,相声就是要写这样的。好!有知识,有意思!来,祝你成功!……”电视进入每一个家庭,对于公众人物的形象深入人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段时间也正是我父亲在他事业上走向完全成熟的时期。八十年代以来他佳作纷呈,舞台表演也渐入炉火纯青之境。八三年开始的春节晚会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八五年全国十大笑星评选中他名列榜首,八八年为纪念他舞台生活卅年而举办了“马季相声作品演出会”,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盛况空前。九十年代他的十几名弟子在苏州举行“谢师会”,在文艺界传为佳话。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一语文教案设计初一语文教学设计语文学习 - 语文教案设计 - 初一语文教案设计

上一篇:《短文两篇》问题探究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