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数学练习设计的体会
- [11-19 18:28:28] 来源:http://www.85jc.com 数学教学随笔 阅读:8287次
概要: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为此,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以达到减轻小学生负担、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一、有效练习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几点:⑴明确所设计练习的目的和意义;⑵注意练习设计的步骤和方法;⑶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当分配;⑷充分发挥反馈练习的作用。只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所设计的练习才起到有效的作用。二、练习的设计的几点建议。组织学生练习,做到提高练习的效率,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研究,周密地进行练习设计。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先进教师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练习设计的体会。望
谈谈对数学练习设计的体会,标签:教学随笔,http://www.85jc.com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为此,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以达到减轻小学生负担、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几点:⑴明确所设计练习的目的和意义;⑵注意练习设计的步骤和方法;⑶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当分配;⑷充分发挥反馈练习的作用。只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所设计的练习才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练习的设计的几点建议。
组织学生练习,做到提高练习的效率,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研究,周密地进行练习设计。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先进教师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练习设计的体会。望能抛砖引玉,互相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1、周期反复,交替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有一个表象认识,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他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例如,在教学新内容时,练习题中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中。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新学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熟练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
2、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课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踊跃,积极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3、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曾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
[page]-->
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5、练习设计要有坡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1] [2] 下一页
Tag:数学教学随笔,教学随笔,数学学习 - 数学教研 - 数学教学随笔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之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