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后天,也就是9月8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专家提醒市民,白露临近,要注意保暖,秋天的早晚凉意甚浓,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同时,秋季是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记者吴毅君/文 王络/图)白露显秋凉 宜补养肾气“白露是进入秋天的标志。”民俗专家彭一万先生解释道,立秋过后到白露,间隔一个月。从字面看,似乎立秋节气一过,便应是凉爽的秋天了。其实不然,从立秋到处暑再到白露这一段时间,暑热还迟迟不肯离去,许多时候仍然酷热难当,民谚有“六月立秋紧嗖嗖,七月立秋秋流油”之说。只有白露,才是真正进入秋天的标志。据了解,在24节气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反映的是季节变化;小寒、大寒、小暑、处暑等,反映的是冷暖程度;而白露,则与雨水、小雪、寒露、霜降等一样,反映了天气现象,特别是与降水有关联。农谚的“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棉怕白露连阴雨”,说的就是白露前后天气晴好对晚稻和棉花收成的作用。而对番薯,是
泡脚搓耳助养“气” 添衣食补防秋凉,标签:秋季食谱,秋季健康饮食小常识,http://www.85jc.com“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后天,也就是9月8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
专家提醒市民,白露临近,要注意保暖,秋天的早晚凉意甚浓,要随着天气转凉逐渐增添衣服。同时,秋季是腹泻多发季节,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记者吴毅君/文 王络/图)
白露显秋凉 宜补养肾气
“白露是进入秋天的标志。”民俗专家彭一万先生解释道,立秋过后到白露,间隔一个月。从字面看,似乎立秋节气一过,便应是凉爽的秋天了。其实不然,从立秋到处暑再到白露这一段时间,暑热还迟迟不肯离去,许多时候仍然酷热难当,民谚有“六月立秋紧嗖嗖,七月立秋秋流油”之说。只有白露,才是真正进入秋天的标志。
据了解,在24节气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反映的是季节变化;小寒、大寒、小暑、处暑等,反映的是冷暖程度;而白露,则与雨水、小雪、寒露、霜降等一样,反映了天气现象,特别是与降水有关联。农谚的“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棉怕白露连阴雨”,说的就是白露前后天气晴好对晚稻和棉花收成的作用。而对番薯,是“白露见湿泥,一天长一皮”,表示露水催着番薯长大。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乏力等症状,从中医上来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专家建议,从白露起要补养肾气。“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另外,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此时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外出旅游的大好时光。但是,常有不少游客在旅游期间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其实不一定是感冒,可能是“花粉热”。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进补忌盲目 锻炼莫“露身”
“秋季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民俗专家彭一万先生解释道,俗话说“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天气仍热,每天还是要用一盆水洗澡,过了18天,到了白露,就不要再赤膊了,以免着凉。他提醒道,白露时节,连地面水汽都能遇冷而凝结成小水珠,可见地面寒气还是比较重的,更何况人的脚底心也是比较容易遭到寒气侵犯的地方。所以在外运动时不能赤脚或打赤膊,这个季节还应当穿衣袜防寒。
“在白露节气中早晚凉爽,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专家表示,白露时节,很多人误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就开始“贴秋膘”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进补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
营养学家表示,白露时节的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煲、银杏鸡丁和香酥山药等,这些饮食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而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和辣椒等。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如和切碎的生姜同吃,有温中散寒解毒的作用。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吃海鲜要多加生姜,因为海产品大寒可以导致脾胃受伤,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疾患。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