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鳖甲(《本经》)【异名】上甲(《证治要诀》),鳖壳(《医林纂要》),团鱼甲(《河北药材》),鳖盖子(《山西中药志》)。 www.85jc.com【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 本文内容转自www.85jc.com 【动物形态】中华鳖,又名:团鱼(《纲目》),甲鱼(《随息居饮食谱》)。体呈椭圆形,背面中央凸起,边缘凹入。腹背均有甲。头尖,颈粗长,吻突出,吻端有1对鼻孔。眼小,瞳孔圆形。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软皮。背面橄榄绿色,或黑棕色,上有表皮形成的小疣,呈纵行排列;边缘柔软,俗称裙边。腹面黄白色,有淡绿色斑。背、腹骨板间无缘板接连。前肢5指,仅内侧3指有爪;后肢趾亦同。指、趾间具蹼。雄性体较扁,尾较长,末端露出于甲边;雌性相反。多生活于湖泊、小河及池溏旁的沙泥里。6~7月间产卵。分布很广,由东北至海南岛以及湖北、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 本文内容由www.85jc.com,提供木动物的肉(鳖肉)、头(鳖头)、血(鳖血)、脂肪(鳖脂)、胆(鳖胆)、卵(鳖卵)及背甲所熬的胶块(
鳖甲的功效与作用,标签:饮食养生,夏季养生,http://www.85jc.com鳖甲
(《本经》)
【异名】上甲(《证治要诀》),鳖壳(《医林纂要》),团鱼甲(《河北药材》),鳖盖子(《山西中药志》)。
www.85jc.com
【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 本文内容转自www.85jc.com
【动物形态】中华鳖,又名:团鱼(《纲目》),甲鱼(《随息居饮食谱》)。
体呈椭圆形,背面中央凸起,边缘凹入。腹背均有甲。头尖,颈粗长,吻突出,吻端有1对鼻孔。眼小,瞳孔圆形。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软皮。背面橄榄绿色,或黑棕色,上有表皮形成的小疣,呈纵行排列;边缘柔软,俗称裙边。腹面黄白色,有淡绿色斑。背、腹骨板间无缘板接连。前肢5指,仅内侧3指有爪;后肢趾亦同。指、趾间具蹼。雄性体较扁,尾较长,末端露出于甲边;雌性相反。
多生活于湖泊、小河及池溏旁的沙泥里。6~7月间产卵。分布很广,由东北至海南岛以及湖北、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
本文内容由www.85jc.com,提供
木动物的肉(鳖肉)、头(鳖头)、血(鳖血)、脂肪(鳖脂)、胆(鳖胆)、卵(鳖卵)及背甲所熬的胶块(鳖甲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3~9月捕捉。捕得后,砍去鳖头,将鳖身入沸水内煮1~2小时,至甲上硬皮能脱落时,取出,剥下背甲,刮净残肉后晒干。 www.85jc.com
【药材】完整的干燥鳖甲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7~15厘米,厚约5毫米。背面微隆起,灰褐色或黑绿色,并有皱褶及突起状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甲中央有不显明的骨节隆起,两侧各有8条明显的横向的锯齿状衔接缝,左右边缘可见8对齿状突起,呈类白色。甲里面白色,中央有突起的脊椎骨,两侧各有8条肋骨。质坚硬,衔接缝处易断裂。气微腥,味咸。以个大、甲厚、无残肉、洁净无腐臭味者为佳。
主产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此外,四川、福建、陕西、甘肃、贵州亦产。以湖北、安徽二省产量最大。
本文内容由www.85jc.com,提供
【化学成分】含动物胶、角蛋白、碘质、维生素D等。 本文内容转自www.85jc.com
【炮制】鳖甲:用水浸泡,去净皮肉,洗净,晒干。醋鳖甲:先取净砂入锅内炒热,然后加入净鳖甲,炒至表面微黄色为度,取出筛去砂子,置醋盆内略浸,取出,用水漂洗,晒干。(每鳖甲100斤,用醋30斤) 本文来自www.85jc.com
《品汇精要》:"常用酥炙黄色。" 本文内容转自www.85jc.com
【性味】咸,平。 www.85jc.com
①《本经》:"味咸,平。"
www.85jc.com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从新》:"咸,寒。" 本文来自www.85jc.com
【归经】入肝、脾经。
www.85jc.com 民间偏方验方大全
①《纲目》:"厥阴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脾二经。"www.85jc.com
③《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经。" 本文内容转自www.85jc.com
【功用主治】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治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癥瘕痃癖,经闭经漏,小儿惊痫。 本文来自www.85jc.com
①《本经》:"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
www.85jc.com 民间偏方验方大全
②《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
③《药性论》:"主宿食、癥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
本文来自www.85jc.com
④《日华子本草》:"去血气,破癥结、恶血,堕胎,消疮肿并扑损瘀血,疟疾,肠痈。"
www.85jc.com
⑤《本草衍义补遗》:"补阴补气。"
本文来自www.85jc.com
⑥《医学入门》:"主劳疟、老疟,女子经闭,小儿痢疾。"
⑦《纲目》:"除老疟疟母,阴毒腹痛,劳复,食复,斑疽烦喘,妇人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
⑧《江西中药》:"治软骨病。" 本文来自www.85jc.com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8钱,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