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药 名】:龙骨【拼 音】:LONGGU【英文名】:Drgon’s bones,Fossilizid 本文内容转自www.85jc.com【来 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本文内容由www.85jc.com,提供 【功 效】: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主 治】: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本文来自www.85jc.com 【性味归经】:甘涩,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别录》:“微寒,无毒。”③《药性论》:“有小毒。”④《本草正》:“甘,平,性涩。”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www.85jc.com入心、肝、肾、大肠经。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r
龙骨的功效与作用,标签:饮食养生,夏季养生,http://www.85jc.com【药 名】:龙骨
【拼 音】:LONGGU
【英文名】:Drgon’s bones,Fossilizid
本文内容转自www.85jc.com
【来 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 本文内容由www.85jc.com,提供
【功 效】: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
【主 治】: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本文来自www.85jc.com
【性味归经】:甘涩,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别录》:“微寒,无毒。”③《药性论》:“有小毒。”④《本草正》:“甘,平,性涩。”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www.85jc.com
入心、肝、肾、大肠经。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 www.85jc.com 民间偏方验方大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www.85jc.com 民间偏方验方大全
【用药忌宜】: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得人参、牛黄良,畏石膏。”②《药性论》:“忌鱼。”配牡蛎:软坚散结,养阴潜阳。配麻黄根:补肾助阳,固精缩尿。配桂枝:补心阳,镇潜安神。配远志:交通心肾。 本文内容由www.85jc.com,提供
【别 名】:陆虎遗生《和汉药考》、那伽骨《梵书》,本品似石而形似龙,故名。 www.85jc.com 民间偏方验方大全
【处方名】:龙骨、生龙骨、煅龙骨。①五花龙骨又名:青化龙骨、花龙骨。②龙骨又名:白龙骨(《千金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本文内容转自www.85jc.com
处方中写龙骨指生龙骨。为原药材洗净晒干,粉碎入药者。偏于平肝潜阳,镇惊安神。
www.85jc.com 民间偏方验方大全
煅龙骨为净龙骨放无烟火上煅烧红透,取下待凉,粉碎入药者。偏于收涩。
www.85jc.com
【商品名】:白龙骨:为表面呈灰白色或蓝白色者。
本文内容转自www.85jc.com
花龙骨:又名五花龙骨、青花龙骨、青化龙骨。为全体呈淡黄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花纹者。习以为质佳。 本文来自www.85jc.com
粉龙骨:为多种蟒兽的化石。品质较次。 www.85jc.com
龙骨:各种龙骨的统称。以质坚体重、吸湿力强者为佳。 本文内容由www.85jc.com,提供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青海、云南等。药材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www.85jc.com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本文内容由www.85jc.com,提供
【拉丁名】:药材Os Draconis(Fossilia OssiaMastodi)原矿物Fossilia Ossis Mastrodiwww.85jc.com
【炮制方法】:龙骨:刷净泥土,打碎。煅龙骨: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火上或坩埚内煅红透,取出,放凉,碾碎。《纲目》:“近世方法,但煅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酒浸一宿,焙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时,晒干用,否则著人肠胃,晚年作热也。” www.85jc.com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吴普本草》:“龙骨,色青白者善。”②《雷公炮炙论》:“龙骨,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骨细文广者是雌,骨粗文狭者是雄,骨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经落不净之处不用。”③《别录》:“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采无时。”④陶弘景:“龙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间,巴中亦有,骨欲得脊胫,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舌者良,齿小强,犹有齿形,角强而实。”⑤《本草图经》:“龙骨并齿、角,今河东州郡多有之。”⑥《本草汇言》:“尝过晋、蜀山谷,为访所产龙骨之处,岩石棱峭,溪径坟衍,则有磊磊如龙鳞,隐之如爪牙者,随地掘之,尽皆龙骨,岂真龙之骨有若此之多,而又皆尽积于梁、益诸山也。要皆石燕、石蟹之伦,蒸气成形,石化而非龙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