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吐抱负 自宽胸怀──也谈《岳阳楼记》的主题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知识 阅读:8551次
概要: 综观范仲淹一生,的确是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居官38年,平调、升迁和贬谪的职务共50余项,自辞升迁三次。一次是由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改任邠州观察使,他认为改任不利于和羌;一次是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他认为军出无功,无功不迁;还有一次是改参知政事,他认为不能因谏官而执政。这种善待升降、积极用世的旷达胸襟古今罕有。 范仲淹胸襟旷达与他38年的勤政为民是分不开的。 首先,“论天下事,奋不顾身”,“所论盖国家事”。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听政,仁宗皇帝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力谏,并上疏请太后还政,被贬为河中府通判。章献太后死后,百官多批评太后政事,他说“宜掩其小放,以全后德”。宰相吕夷简执政,百官多出其门。范仲淹上《百官图》讥切时政。在建都论争中,被贬知饶州。后因边患范仲淹被起用
倾吐抱负 自宽胸怀──也谈《岳阳楼记》的主题,标签:初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综观范仲淹一生,的确是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居官38年,平调、升迁和贬谪的职务共50余项,自辞升迁三次。一次是由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改任邠州观察使,他认为改任不利于和羌;一次是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他认为军出无功,无功不迁;还有一次是改参知政事,他认为不能因谏官而执政。这种善待升降、积极用世的旷达胸襟古今罕有。
范仲淹胸襟旷达与他38年的勤政为民是分不开的。
首先,“论天下事,奋不顾身”,“所论盖国家事”。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听政,仁宗皇帝率百官上寿,范仲淹力谏,并上疏请太后还政,被贬为河中府通判。章献太后死后,百官多批评太后政事,他说“宜掩其小放,以全后德”。宰相吕夷简执政,百官多出其门。范仲淹上《百官图》讥切时政。在建都论争中,被贬知饶州。后因边患范仲淹被起用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仁宗皇帝要他与宰相吕夷简“释前憾”,他说“所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
其次,“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范仲淹在废郭皇后事件中被贬睦州,后迁苏州,时苏州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民田不得耕”,“范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入海”。知越州时,因老百姓远送税租辛苦,请在鄜城驻军就地取用税租。元昊反叛时,胁羌滋事。范仲淹“以诏书犒赏诸羌”,立约使其臣服,消除了边患。王伦反叛淮南,州县大多失守,仁宗皇帝要诛杀失守的官吏。范仲淹劝谏说:“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救了这一批失守州县的官吏。在参知政事任上,范仲淹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措施,“裁削倖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终因触怒保守派的根本利益。“谤诽浸闻于上”,恰边关有警,范仲淹自请行边。在鄜州,“招还流亡三千余户”,免去他们的租税,把官府卖酒的专利还给他们,还请免去府州的商税,稳定了民心。
第三、无功不受禄。边将葛怀敏兵定州,贼兵劫掠潘原,关中震恐。范仲淹提兵6000里驰救,惊退敌兵于塞外。仁宗皇帝嘉其驰援有功,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他认为“军出无功”,“辞不受民”。参知政事王举正懦弱无能,欧阳修等鉴范仲淹有相才,请罢王举正而用范仲淹,他说:“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受,愿与韩琦驻守边防。
第四,“汎爱乐善”。范仲淹为秘书阁校理时,常用自己的薪俸款待四方朋友。聚会时,诸多朋友都更换新衣服,而他仍是旧装。做了大官,家里没有宾客,就不做两道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仅能度日,在家乡则置义田千亩,用以救济族中穷困的人。
无论是官居,还是为政,范仲淹都做到了心无余憾。虽然屡遭贬谪,但仍苦苦索求。因此,从《岳阳楼记》天高地阔的境界中,流动出的自然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自宽胸怀的警语。
三、“规箴”说、“歌德”说与主题无涉先看“规箴”说
“规箴”说的主要依据是范禹偁的《过庭录》,而《宋史·滕宗谅传》却与《过庭录》的记载相反。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一类型人物,只不过是才情略逊于后者而已。
滕子京名滕宗谅,河南人,子京是他的字。他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范仲淹十分欣赏他的才华。滕子京一生“尚气,倜傥自任”,但为政却是不错。一是善政。谪守岳州时,只一年工夫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二是“好施与”,死后身无余财;三是“兴学”,以湖州最盛,桃李遍布江淮。他在每一个官任上,都有惊世骇俗之举。做殿中丞时,皇宫失火,仁宗皇帝诏劾究查,他上疏劝止。他说“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并针对章献太后听政用事的情况,说“国家以火德王,天下火失其性由政失其本”,力劝太后还政。知泾州时,元昊谋反,城中兵少,滕子京把数千农民组织起来戎服守城。又募智勇之士侦察敌情檄报比邻郡守。退敌后,将定州阵亡将士造册祭奠,并厚抚其妻室儿女。御使梁坚劾奏滕子京在泾州任上费公钱16万贯。这16万贯钱大部用之于“犒赉诸部属羌”,有一些馈赠“游士故人”,滕子京个人不曾占用一分。为不连累受钱者,他焚烧名册隐其姓名。像这样一位敢于上疏言事,有胆识、有善政、有负责精神的人,“规箴”之意缘何而起?因此,范禹偁的《过庭录》是不足信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知识,初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岳阳楼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