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一篇精妙绝伦的赞美词
-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知识 阅读:8964次
概要: 也许滕子京的本意就是让范仲淹记录一下关于岳阳楼方面的东西,以便让人多了解岳阳楼。但是范仲淹的思想远不在此。他的思想更是在另一方面。 既然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他也就希望别人会这样。谁能够这样做,他就会感到非常高兴。滕子京就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至少在巴陵这个地方是做到了。能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体表现。这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工功德,是值得称颂的。而范仲淹作文的出发点也就在这里。 《岳阳楼记》的第一段,写滕子京在巴陵取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样的成就,只是在“越明年”,即一年的时间里。范仲淹当然是带着满怀喜悦的心情来写的了。无论作者心里还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岳阳楼记是一篇精妙绝伦的赞美词,标签:初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也许滕子京的本意就是让范仲淹记录一下关于岳阳楼方面的东西,以便让人多了解岳阳楼。但是范仲淹的思想远不在此。他的思想更是在另一方面。
既然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己任,他也就希望别人会这样。谁能够这样做,他就会感到非常高兴。滕子京就是这种思想的实践者。至少在巴陵这个地方是做到了。能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具体表现。这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工功德,是值得称颂的。而范仲淹作文的出发点也就在这里。
《岳阳楼记》的第一段,写滕子京在巴陵取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样的成就,只是在“越明年”,即一年的时间里。范仲淹当然是带着满怀喜悦的心情来写的了。无论作者心里还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在这里替滕子京歌功颂德是不容置疑的。
下面写“巴陵胜状”,范仲淹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只是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节省了许多笔墨。因为范仲淹本来“作文”的用意也不在此。
下面又写仍然有“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里的“情”与什么有异?
我认为,这个“览物之情”就是指下面的两种情况。即“霪雨霏霏”时的“感极而悲者矣”和“春和景明”时人们的“喜洋洋者矣”之情,这是人之常情。
“得无异乎?”句。作者在这里说:有没有人不是这种感情呢?也就是说,超乎常人的感情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这个人就是滕子京。
但是超乎常人之情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种似乎过于超脱,类似道佛。而其真正原因是,这种人的心思纯粹在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者并不赞成这一种,因为“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也?”意思是没有乐的时候,不符合人的感情需求。另一种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种是抛开个人喜乐,把国家和人民的喜忧放在心上,先替百姓解忧,,在百姓得乐以后,自己才得乐。这正是范仲淹极为赞许的。百姓之忧是什么?无非就是不得安居乐业,政不通人不和。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不是简单一句话就完事。做起来实在太难了。
而滕子京做到了。至少滕子京在做法上,和范仲淹是不谋而合。在当时的情况下,滕子京能实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美好愿望,的确不容易。这也是范仲淹极为赞叹的原因。“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证明了这一点:除了滕子京之外,再有谁和我是同道之人呢?或许当年的大宋朝不止是这么两个人有这样高的思想境界,但是在范仲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只有这滕子京一个人。由此我们可以想见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极其推崇赞美之情。也许滕子京这面并不想得到范仲淹这么高的赞誉,但是范仲淹就这样写,至少给他带来安慰和鼓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岳阳楼记》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叙写滕子京“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政绩,借写人们对岳阳楼景色的不同感受,突出表现了滕子京勇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实干精神,表达了对滕子京热情洋溢的赞美之情。
上一页 [1] [2]
Tag:初二语文知识,初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岳阳楼记》之“古仁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