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初二语文知识中国的恐龙之乡» 正文
  1. 中国的恐龙之乡

  2. [10-10 23:14:16]   来源:http://www.85jc.com  初二语文知识   阅读:8156

概要: 盘足龙的头骨一般与圆顶龙相比较,但较为低平。它具有极为硕长的脖子。总共有17个颈椎。颈椎体的神经棘很低,在肩部附近开叉很宽广。据推估这具师氏盘足龙体长达到10到11公尺,是中国所正式命名的第一只蜥脚类恐龙。 四川自贡大山铺 自贡,位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南大约二百四十公里处。它以中国“盐都”而闻名。远从汉朝(纪元前202年到公元后220年)开始,自贡的居民就一直利用汲取自井中的卤水来制造精盐。而生产恐龙残骸的侏罗纪陆相沉积地层,广泛分布在自贡地区。 大山铺,则是寂静的悬挂在自贡市东北隅11公里的一角。恐龙坟场就埋葬在这个小镇的东缘一亿多年的光景。最早的恐龙骨是1972年被当地的一位地质工作者野外工作时采集到的。龙骨

中国的恐龙之乡,标签:初二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盘足龙的头骨一般与圆顶龙相比较,但较为低平。它具有极为硕长的脖子。总共有17个颈椎。颈椎体的神经棘很低,在肩部附近开叉很宽广。据推估这具师氏盘足龙体长达到10到11公尺,是中国所正式命名的第一只蜥脚类恐龙。


四川自贡大山铺

  自贡,位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南大约二百四十公里处。它以中国“盐都”而闻名。远从汉朝(纪元前202年到公元后220年)开始,自贡的居民就一直利用汲取自井中的卤水来制造精盐。而生产恐龙残骸的侏罗纪陆相沉积地层,广泛分布在自贡地区。

  大山铺,则是寂静的悬挂在自贡市东北隅11公里的一角。恐龙坟场就埋葬在这个小镇的东缘一亿多年的光景。最早的恐龙骨是1972年被当地的一位地质工作者野外工作时采集到的。龙骨被送到了北京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以及自贡的井盐博物馆。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人有闲暇进行挖掘工作。到了1976年,在笔者主持下,一支古生物(化石)保存研习队,进行了挖掘工作,发掘在大山铺的侏罗纪中期,下部沙溪庙组岩层中一具大型不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经命名,就成为李氏蜀龙的原型标本。今天,这里成为举世闻名,侏罗纪中期的大山铺恐龙公园(坟场)。

  1979年,在中国恐龙挖掘研究史上,迈向另一个崭新的里程碑。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重庆博物馆组成了考察队伍,针对四川盆地的中生代脊椎动物化石进行挖掘工作。当1979年12月17日,这批科学家进驻之前,现址已经被西南油气公司开挖,要建立一个停车场,使得大量的化石仍在原址裸露出来。从1979年持续到1981年,笔者领导挖掘大山铺恐龙埋藏现址的工作。而到1981年至1982年的5月,挖掘工作继之由四川省文物局组成的队伍执行。到那时为止,超过四十吨的恐龙化石由北京古脊椎动物所,重庆市博物馆,与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发掘出土。总计超过8000件骨骼残骸被挖掘。其中许多是庞然大物,有些呈单一的骨骼,有些则仍连接构成骨架的一部份。

  这些壮观的化石包含了完整骨架的蜥脚类,食肉类,剑龙类,鸟脚类等恐龙,以及翼龙类,两栖类与鱼类化石。它们总计代表了超过一百具动物的个体,涵盖至少12个爬行类动物,包括有六种不同的恐龙家族。其中食植物性的,硕长颈项的蜥脚类恐龙体长超过了20公尺;而凶暴的食肉性兽脚类恐龙体长仅有1.4公尺;一只鸟脚类恐龙,以及一具保存极为完美的早期原始型剑龙类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伴随发掘的还有中国首次在侏罗纪中期地层中出现的翼龙类,以及一具鱼龙类,原来生活在河川湖泊中长颈的水生爬行动物。

  大山铺恐龙坟场现已经被证实公认是中国及全世界恐龙埋藏遗址中最丰富,也最重要的地点之一。挖掘地点涵盖2800平方公尺,挖掘工作至今仍然持续进行中。据估算,含有化石的面积超过二万平方公尺之广。这个遗址重要性不仅仅在其恐龙化石含量之丰富,尤其是极其珍稀的侏罗纪中期的恐龙族群;同时也以其生物种的多样性而叹为观止。这个恐龙族群因而被名之为“蜀龙动物群”。这个侏罗纪中期的恐龙动物群,对我们认识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的知识而言是划时代的突破,因为它正好填补了这一段恐龙演化史环节中的段简残片。

  一座崭新的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在现址上于1987年春季拔地而起,巍然耸立。这是亚洲有史以来第一座的恐龙专业(门)博物馆。这座宏伟的博物馆是一座典型的现址博物馆,架构在含化石的地基岩层之上,而且保存现址未经破坏。举世威名远播的三个恐龙现址博物馆,除了自贡恐龙博物馆之外,就是美国犹它州的国立恐龙遗址纪念馆与加拿大的阿尔伯托省的恐龙公园。博物馆门厅石壁上铭刻“恐龙群窟,世界奇观”,诚非虚言!

  在大山铺恐龙埋藏地至少已经发掘了一百具以上的个体,代表着至少八个以上不同的恐龙生物种。而恐龙族群种类的比例完全和其食性的自然规律性一致。掠食者,像是汽龙,要比其猎物──被掠食者──较不普遍。而食植物性恐龙占了约94%,远比兽足类恐龙多的多,像是蜀龙,峨眉龙与酋龙。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特别的恐龙类在下沙溪庙组地层中被发掘到:包括了体型较小的食植物性鸟脚类,如:敏龙,晓龙和剑龙类的华阳龙。而采掘自大山铺地点的长头狭鼻翼龙为飞翔的爬行动物门,是中国唯一侏罗纪中期的飞翔的爬行类化石标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语文知识初二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初二语文知识

上一篇:恐龙突然消失──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
《中国的恐龙之乡》相关文章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