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可以这么说,19世纪中晚期到20世纪初,在汉语中,用来指化石的主要是“僵石”一词,而“化石”这词几乎没有它的立足之地。 后来,“化石”在沉默了20多年以后的20世纪初,终于又在汉语中出现了。1903年,在《新尔雅》中就有了“化石”一词:“水成岩中,所含有之有机体遗迹,谓之化石。”(汪荣宝、叶澜《新尔雅》,上海:明权社,第115页)从那时开始,“化石”在汉语中流传了开来。 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写有一本小册子──《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该书认为,“化石”是一个来自日语的词(见该书第83页)。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意大利马西尼(F· Masini)认为,“化石”是一个汉语本族词,因为在1886年的《和英英和语林
“化石”考源,标签:初一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可以这么说,19世纪中晚期到20世纪初,在汉语中,用来指化石的主要是“僵石”一词,而“化石”这词几乎没有它的立足之地。
后来,“化石”在沉默了20多年以后的20世纪初,终于又在汉语中出现了。1903年,在《新尔雅》中就有了“化石”一词:“水成岩中,所含有之有机体遗迹,谓之化石。”(汪荣宝、叶澜《新尔雅》,上海:明权社,第115页)从那时开始,“化石”在汉语中流传了开来。
20世纪50年代末,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写有一本小册子──《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该书认为,“化石”是一个来自日语的词(见该书第83页)。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意大利马西尼(F· Masini)认为,“化石”是一个汉语本族词,因为在1886年的《和英英和语林集成》中还没有“化石”这个词(马西尼著,黄河清译《见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215页)。结合本文在前面所作的词源考证,马西尼的这种观点有着一定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化石”可能经历了这样的历程:它出现于19世纪中晚期,但没能使用开来,当时中国人一直在使用“僵石”这词。可能也是在这个时候,日本人将“化石”借了过去,这个词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使用。20世纪初,当大批日语词进入中国时,“化石”也传了回来。并且取代了“僵石”,逐渐流行了开来。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