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五教程网教学知识语文学习语文知识扩展三年级语文知识国宝蒙冤? 故宫藏《清明上河图》已遭篡改?» 正文
  1. 国宝蒙冤? 故宫藏《清明上河图》已遭篡改?

  2. [10-10 23:15:18]   来源:http://www.85jc.com  三年级语文知识   阅读:8939

概要: 今年已届花甲的王开儒自幼喜好书画艺术,并且特别擅长对古代书画的研究和临摹。1987年,他辞去了河北省引滦入津工程局干部的职务,成立了唐山炎黄轩,下海专门从事复制古代书画艺术的工作。1990年6月,他与故宫博物院签订了协议,成为专门复制故宫藏画第一人。他先后复制了故宫藏画《采薇图》,历时多年复制中华国宝《清明上河图》、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其中《清明上河图》复制品被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杨新高度称赞,认为“是迄今最接近原作真貌的复制品”。 1996年,王开儒在复制《清明上河图》过程中,发现堪称国宝中国宝的《清明上河图》已非原貌!震惊之余,他放下复制工作,遍阅历代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论述,考证了数种官方和民间流传的伪本,包括日本、台湾在内的有关资料,终于查清了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续接过的版本《清明上河图》“不该续的续了,不该删的删了”,王开儒下决心要还《清明上河图》本来面目。 画

国宝蒙冤? 故宫藏《清明上河图》已遭篡改?,标签:三年级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今年已届花甲的王开儒自幼喜好书画艺术,并且特别擅长对古代书画的研究和临摹。1987年,他辞去了河北省引滦入津工程局干部的职务,成立了唐山炎黄轩,下海专门从事复制古代书画艺术的工作。1990年6月,他与故宫博物院签订了协议,成为专门复制故宫藏画第一人。他先后复制了故宫藏画《采薇图》,历时多年复制中华国宝《清明上河图》、王羲之的《兰亭序》等,其中《清明上河图》复制品被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杨新高度称赞,认为“是迄今最接近原作真貌的复制品”。

  1996年,王开儒在复制《清明上河图》过程中,发现堪称国宝中国宝的《清明上河图》已非原貌!震惊之余,他放下复制工作,遍阅历代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论述,考证了数种官方和民间流传的伪本,包括日本、台湾在内的有关资料,终于查清了故宫博物院现存的续接过的版本《清明上河图》“不该续的续了,不该删的删了”,王开儒下决心要还《清明上河图》本来面目。


  画蛇添足──王开儒谈《清明上河图》补全卷

  1994年12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消息《清明上河图有了补全卷》,文中说,“11月29日从故宫博物院传来一则惊人的消息,在流传过程中曾被裁截后半部分的国宝《清明上河图》最近补全……在故宫漱芳斋的评价鉴定会上,国内著名书画鉴定专家高度评价了补全卷,北京故宫博物院当即收为该院藏品。

  鉴定专家们是严肃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曾将补全卷在家中放了三天细细品鉴,然后在画卷拖尾上留下鉴定意见,郑重的盖上了自己的印章。文曰,‘传世北宋名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千年以来赝本何足百数,而以有金人张着题后者为真迹祖本。今藏故宫博物院﹐绢素尚称完善,惜末尾似早为人裁截若干,余曾为文论之……刻意续图于后,巧思精核,无复第二手,出示惊倒,辄书此,以志赞赏’”。

  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古书画鉴定家杨仁恺称,“画卷在流传中的确残了后半部”,补全卷“技法精到,功力尤深”。

  作为民间艺术家的王开儒却以为,正是由于以上这些专家的推测,才引来了补全卷;而补全卷才被故宫博物院堂而皇之的收为藏品,并已经出版发行,这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布国宝《清明上河图》原是一幅被裁截了尾部的残画。这一宣布非同小可!王开儒认为,这是涉及炎黄子孙文化遗产的大事。

  那么,我们的千年国宝究竟是不是一幅缺尾的残画呢?

  为了研究这一课题,王开儒自费考察了河南开封(古汴京)、山东诸城(张择端家乡),追寻当年古汴京的遗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常常出现在京津等地的荣宝斋、古书画一条街等地和大小书店,收集掌握了大量有关历史知识和资料。他认为,《清明上河图》的主题就是出郊、上河、赶集、扫墓。在与该画同时问世的、对汴京风俗人情记述详备的《东京梦华录》清明节一章中有这样的记载:“……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士庶填塞诸门,纸马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四野如市。

  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雏,谓之‘门外土仪’。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自此之日,皆出城上坟……”

  王开儒通过无数次地仔细研读,认为《清明上河图》与当年的描写十分吻合:打开画卷,是阳气初动的寂静郊野,有五只小驴驮炭而来,犹如在宁静气氛中开启了帷幕;在嫩柳初绿的路上出现一队扫墓归来人,男主人骑马,女主人坐轿,仆人抬轿,挑祭物,轿子上插有杨柳枝条(印证了《东京梦华录》的“杨柳杂花”),点明了清明节。之后,出现汴河,码头上有装有卸,船有泊有行,街上有卖馒头的饭馆,有“王家纸马”店招,门前有“纸衮叠楼阁之状”的纸扎,有售“黄胖”(泥人)等祭扫之物。在接近势若彩虹的大桥处,士庶赶集冶春,使繁华的商业区更加热闹。桥上轿马相撞,摊贩争售,摩肩接踵,水泄不通。在大桥下,一条满载之船出了事故,船上所有人慌作一团,用艚竿拚命在深水中撑,往桥上扔绳索,企图把船头拉顺靠到对岸去,减少阻力避免险情。如此大事故必然引起同伴们的喝喊、奔走、也使河边和桥上赶集观景的人们为之捏汗。王开儒认为,张择端在这里把画面推向高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三年级语文知识三年级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三年级语文知识

上一篇:《清明上河图》传说
留言板
取消 发布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