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审美特征
- [10-10 23:15:18] 来源:http://www.85jc.com 二年级语文知识 阅读:8162次
概要: 然而空间造型艺术毕竟是静态的,所谓的动态美是欣赏者赋予它的,是审美主体的一种联想和想象。而风筝所呈现出的飞动之美,尽管与前者概念不同,但它的形象是可感的,是活龙活现的。它不仅给人一种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艺术形象感,凤时它又是一个个以假乱真、飘飘如仙的自然物种。正因为如此,它才引人欣赏,令人心旷神怡,乃至千百年来吸引了古今中外数以万计的游人、观者,使其获得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每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在那“人笑人歌芳草地,乍晴乍雨杏花天”的日子里,荡秋千、放风筝便成了人们最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一时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东坡句),“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就连轻易不出三门四户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参加了这种游戏活动,把放风筝作为一大乐趣。试看,鹰风筝上天盘旋俯冲,长龙,蜈蚣摇头摆尾,蜻蜓点水,双蝶嘻戏,各有神韵,各显绝妙,实为一大奇观。此时此刻,游人可以尽情观赏,详察风筝的各种姿态,领略其飞动之美,从而获得
风筝的审美特征,标签:二年级语文知识扩展,http://www.85jc.com
然而空间造型艺术毕竟是静态的,所谓的动态美是欣赏者赋予它的,是审美主体的一种联想和想象。而风筝所呈现出的飞动之美,尽管与前者概念不同,但它的形象是可感的,是活龙活现的。它不仅给人一种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的艺术形象感,凤时它又是一个个以假乱真、飘飘如仙的自然物种。正因为如此,它才引人欣赏,令人心旷神怡,乃至千百年来吸引了古今中外数以万计的游人、观者,使其获得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每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在那“人笑人歌芳草地,乍晴乍雨杏花天”的日子里,荡秋千、放风筝便成了人们最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一时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东坡句),“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上碧云端”,就连轻易不出三门四户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参加了这种游戏活动,把放风筝作为一大乐趣。试看,鹰风筝上天盘旋俯冲,长龙,蜈蚣摇头摆尾,蜻蜓点水,双蝶嘻戏,各有神韵,各显绝妙,实为一大奇观。此时此刻,游人可以尽情观赏,详察风筝的各种姿态,领略其飞动之美,从而获得审美愉悦。近几年“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召开和在潍坊举办的“全国风筝邀请赛”场面更为壮观,盛况空前,足以令人游目骋怀。难怪宋代寇准早就写下了“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的诗句。
《续博物志》中记载:放风筝时,“引丝而上,令儿张口望视)以泄内热。”《漳州府。府志》又载:“九月登高,童子作风鸯放于野,方言谓之放公灾。”以上极言放风筝能够去病除灾、诚然,人体通过运动,某种疾病可以得到缓解,但其中精神疗法也不容忽视。如果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分析,未尝不可这样理解:由于风筝的动态美而唤起人们的美感,使其心情舒畅、忘忧忘食,以至“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陆游语)。
三、风筝的空间美
从建筑美学的观点看,“开窗户”这一命题似乎不只是为了流通空气,而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窗户望出去,从不同的角度望到窗外一组不同的景物,以充分获得空间美。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轩槛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记得苏州园林中一亭子上,曾有“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上下联和“荷风四面”的横批,亦可想见亭子给人带来的空间美,游人可以借助诗文领略其中之妙。
郑板桥在描绘他的庭院时写到:“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可见庭院给予这位书画家以丰富的感受,使他获得了空间美。
建亭修院,是以小空间近距离观赏。游览,使其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美感,而观看风筝放飞,则是大空间远距离观赏,能够在无限的空间内获得美感。前者“以小观大”,后者“以大观小”。人们面对千姿百态的风筝在碧空万里、一望无际的大空间自由飞翔时,将不会无动于衷。而且人们不仅仅停留在观赏风筝的飞动姿态上,同时会由此唤起许多美妙的联想,甚至思接千载、神与物游,进入审美静观阶段。兴会之际,可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以凭今吊古,“念天地之悠悠”,叹沧桑之巨变,可以遥想“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神奇传说,可以寄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美好理想。总之,面对自然万物的大空间,如同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曲一样,人类的一切情感,包括哀与乐。爱与恨、忧虑与希望、沉默与追求,都处在无穷的微妙变化中。大自然正像一曲无声的交响乐,使人们借助风筝充分领略无限的空间美,从而由审美静观获得审美愉悦。空间无处不有,但并非所有空间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苏州园林中的曲廊、亭檄,倘若不是具有“通前达后”、“门窗轩豁”的特点,不会收到“透风漏月”、“移步换景”的空间效果。同样,园林中若无隔景、借景、分景的设置,也不会给人以“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之感。这说明当人工艺术造型与自然景观相契合时;才会产生空间意识,显示出空间美来。风筝正是以它生动、真实的艺术造型,在自然界的高空中持续出现时,才吸引人们去观赏它、去感受它,进而产生意外之想,寄兴于无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二年级语文知识,二年级语文知识扩展,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扩展 - 二年级语文知识
上一篇:风筝分类